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建設新農村工交戰線做什麼 廳局長敞開心扉談規劃
2006-05-19 09:20: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按照省裡統一部署,泰來縣從縣情出發,今年重點抓好212公裡通村公路建設工作。圖為克利鎮河北村通村公路施工現場。郝勁飛 攝 

 

  近年來,七臺河市茄子河區宏偉鎮前山村靠現代農業致富,大多數農民蓋起二層樓小別墅。規劃別致、頗有現代氣派的村莊,讓人感受到新農村的魅力。 本報記者 吳樹江 攝




  東北網5月19日電 建設新農村,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確保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其決不只是農村和農民的事,需要舉全社會之力。建設新農村,在目前各級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建立引導全社會力量支持的參與機制;進而建立城鄉統一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

  建設新農村,我省的工交戰線能做些什麼?如今,他們都有著哪些規劃和打算?今天我們把省裡這方面的整體考慮及工交戰線主要部門的情況展示給廣大讀者。

  副省長劉海生:動真情當己任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系列部署,必須動員和凝聚全省工交戰線力量,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指導方針和總體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要求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新農村建設。近年來,我省工業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技術實力、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相當一部分企業具備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要切實發揮工業裝備、技術、人纔等方面的優勢,大力實施『以工哺農』戰略,實現工業與農業的良性互動。

  一、推動以工補農戰略的實施,全力抓好『三個支持』

  一是支持大中型企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扶持措施和政策,組織和引導大中型企業特別是與農業經濟關聯較大的哈藥集團、哈爾濱卷煙廠、九三油脂、北大荒大米、豐源麥業、完達山乳業、大慶金鑼、北大荒肉業等企業,通過兼並、收購、合作等形式,積極參與縣、鄉中小企業的改制重組,既能盤活現有存量資產,活躍縣域經濟,增強農業經濟實力,同時也能迅速擴大企業自身規模和市場覆蓋面。

  二是支持龍頭企業搞好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要把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納入到全省工業『十一五』總體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大豆、玉米、大米、乳制品、屠宰及肉類加工、農業機械、林漿紙、亞麻、煙草等產業鏈專項發展規劃,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企業,推動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是支持鄉鎮加快發展特色工業。引導工業企業以資金、技術、管理知識作為資本投入農村,與農村現有的資本要素結合起來,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林產品、礦產品加工業,優化各地農業的比較優勢,實現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三個通暢』

  一是加快農村公路網絡建設,保證農村公路暢通。『十一五』期間,交通部門要牢牢把握國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大好機遇,強有力地推進我省農村公路建設。

  二是加快農村電網建設,保障送配電工程暢通。要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進一步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步伐,解決好局部地區供需矛盾突出問題。爭取在『十一五』期末,居民電壓合格率達到97.3%%,供電可靠率達到99.6%%,使我省縣城和農村電網初步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是加快通信和郵政體系建設,保證農村信息暢通。電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提高農村電話用戶和寬帶用戶的普及率。力爭用三年時間,全省電話村達到6600個、寬帶村達到1800個,信息村達到3000個,實現『村村能上網,鄉鄉上寬帶』的目標。

  三、加快支橕體系建設,切實搞好『三個服務』

  一是搞好科技服務。我省工業擁有較強的科技力量和科研隊伍,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加快向農村轉移,指導建立工廠化生產的農業管理模式。要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和綠色食品開發技術為重點,推動鄉鎮企業和農村中小企業科技進步。要加強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提高我省農產品附加值,以延長、延伸產業鏈為重點,解決我省食品企業產品數量少、檔次低、加工工藝落後等關鍵技術問題。要組織科技人員對口深入到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中小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實施人纔共享。

  二是搞好諮詢服務。經委、交通、通信、郵政、中小局、電力等部門和單位要從實際情況和本部門職責出發,建立完善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村中小企業發展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諮詢服務平臺。通過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創業輔導、政策支持、項目諮詢、信息服務等活動,為基層農村和農民解惑答疑。

  三是搞好協調服務。各部門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幫扶幫建、牽線搭橋、招商引資、結對子等多種方式搞好協調服務。要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中小企業的指導,幫助農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創辦和發展,建設農村創業基地,發展創業示范園區和項目。各部門要結合幫建工作,積極主動地幫助找准經濟發展的路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陳長湧:規劃指導協調服務

  全省經委系統將結合職能和工作實際,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做到『三個到位』:

  一、規劃指導到位。一是以大豆、玉米、啤酒3個產業鏈為重點,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產業群。實施『大豆樹』、『玉米樹』工程,推動大豆、玉米種植產業基地建設。二是以乳制品、屠宰及肉類加工、中藥、亞麻4個產業鏈為重點,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群。加大資源整合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壯大乳業整體實力;搞好肉類加工系列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帶動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重點發展中藥粉針、水針系列產品,推動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向標准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亞麻服裝及制品,提高綜合競爭力。三是以人造板、家具、林漿紙3個產業鏈為重點,發展林木產品深加工產業群。重點開發生產高檔復合涂漆地板、輕型實木復合地板、專用地板、高密度纖維板、均質刨花板、刨光板、集成材等高附加值產品。四是以農業機械產業鏈為重點,發展支農產業群。開發生產收獲機械、播種機械、整地機械、動力機械以及畜牧機械等系列產品。

  二、政策支持到位。一是全力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以優勢項目為抓手實施高起點改造戰略,逐步形成以產業鏈龍頭企業為中心,向周邊地區輻射的產業布局,帶動原料基地和配套產業發展。二是重點支持農村發展『優勢經濟』。抓住品種、品質、品牌等關鍵環節,集聚資源、技術力量和項目資金,有針對性地培育一批優勢產業。抓好優勢產業基地建設,以大基地來支橕和帶動大加工、大流通。三是切實支持農村發展『龍頭經濟』。

  三、協調服務到位,一是做好技術支橕服務。二是做好人纔培訓服務。三是做好招商引資服務。四是做好市場開拓服務。

  省郵政局局長湯效文:打造特色服務平臺

  全省郵政系統將在今後一個時期發揮實物送達、信息傳遞和資金流通的『三流』合一優勢,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積極參與農村流通體系建設,並將重點建立三個特色服務平臺:

  一是物流服務平臺。繼續加快地市———縣———鄉鎮支局———村屯『三農』服務站四級連鎖配送網絡建設,2006年『三農』服務站要達到6500個,行政村覆蓋率要達到60%。重點發展以農資、生活日用品為主的連鎖配送服務,主要配送品種的配送量將在2005年80噸的基礎上增加至400噸,並逐步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項目,配送商品種類要由現在的50種增加到百餘種。同時,要積極嘗試將農村特色產品、綠色食品等物資分銷出去,擴大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農村與城市間商品物資的雙向流動。

  二是金融服務平臺。重點推進與農信社的合作,爭取在達成8億元協議存款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協議存款規模,加快資金流向農村地區,並爭取早日開辦面向農民的小額存單質押貸款和小額信貸業務;充分利用郵政儲蓄網點多、分布廣的優勢,面向農村提供多種郵政金融中間業務、重點辦好代發農業稅補助金、農糧直補金等服務項目,並大力推廣代收農電、農話費業務,適時開辦代繳農村地區個體工商戶稅款、代收電視費等業務,不斷適應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公共事業發展的新需要。同時,將積極擴大農機具保險、分紅險等保險產品的銷售,嘗試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適合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保險業務品種,逐步滿足廣大農民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是信息服務平臺。我們要逐步搭建起覆蓋全省的農村郵政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科技推廣、技術培訓等信息服務創造條件。

  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發揮生力軍作用

  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體,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參與並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一,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帶動和促進現代農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充分發揮我省農產品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糧食、畜禽、亞麻、馬鈴薯、山特產品、乳制品、果蔬加工等七類大宗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業鏈條,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高精深加工轉變。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力爭實現產值1600億元,年均增長13%。

  第二,實施創業富民示范工程,鼓勵、支持和促進農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創辦和發展。在農村和城鎮積極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活動。『十一五』期間,在縣、鄉(鎮)建設100個創業輔導(孵化)基地,全省將新辦小企業5萬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0萬戶。

  第三,加快中小企業集群和工業園區發展,帶動農村『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大力培育縣、鄉各類工業園區,以園區為載體,把園區建設和發展產業集群有機結合起來,發展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各類產業群體。『十一五』期間,全省將重點建設50個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省級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努力形成20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拉動農村經濟發展。

  第四,支持非公有制骨乾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其參與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以兼並、控股、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縣域國企、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盤活存量閑置資產,搞活縣域骨乾企業。積極培育和促進縣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非公有制骨乾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十一五』期間,全省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達到300戶,5000萬以上的企業達到400戶。

  省交通廳廳長段明山:通富路強保障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交通部門以『建設農村路,服務新農村』為己任,規劃『十一五』期間全省農村公路完成投資225億元,建設總規模62750公裡。為了千方百計打好今年農村公路建設攻堅戰,我廳抽調精兵強將組成14個農村公路駐地推進組,已於4月末奔赴全省各個地市。下步我們將強力推進全省各地特別是『百鄉千村』試點工程的農村公路建設,為我省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實現農村公路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首先將堅持規劃引導,有序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從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群眾出行的實際需求出發,綜合考慮山水林田綜合治理、小城鎮建設、扶貧和國土資源開發等要素,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有序發展。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合理把握農村公路建設標准;避免脫離實際的高標准、高指標,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三是堅持責任落實,切實加強建設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管理。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防止截留、擠佔和挪用資金,做到資金安全運行。四是堅持質量第一,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工程質量,讓農民兄弟走上放心路、滿意路。五是堅持預防為主,建設廉潔工程。推行民主決策,公開項目計劃和資金管理,實行陽光操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努力建設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廉潔工程。

  建設是基礎,運輸是目的。今後我們加快農村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運輸通達深度,推進城鄉運輸一體化進程,做到路運並重,協調並進。到2010年,全省所有鄉鎮客運站和95%的村屯停靠點建設完成。到2010年,所有通公路的鄉鎮和95%以上的行政村開通農村客運班車,做到路通車輛。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胡立志:讓『村村上網,鄉鄉寬帶』

  解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推進農村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和遠程培訓,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切實解決農民獲取外部信息的手段,拓寬農村與外界溝通的途徑,消除『數字鴻溝』,使農民能夠像城市居民一樣方便地享用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而推進農村信息化的前提是發展農村通信。

  為此,全省電信行業將積極探索農村通信發展模式,加大對農村通信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間,全省電信業預計投資354億元,其中102億元將用於發展農村通信建設,佔總投資的29%,投資將主要用於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和自然村『村通電話』工程。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農村電話用戶將達到480萬戶,比『十五』末期增長76.5%,農村電話用戶普及率將由『十一五』末期的15.3%達到26.9%,農村電話用戶所佔比重將由目前的25.1%上昇到34.6%。

  同時在已經實現農村地區100%行政村通電話的基礎上,全面開展我省墾區『隊隊通電話工程』,保證實現我省墾區500多未通電話的生產隊全部通電話,力爭用三年的時間,使全省電話村由3000個達到6600個,寬帶村由500個達到1800個,信息村由500個達到3000個,覆蓋農村的移動基站達到10000個。

  同時,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擴大普遍服務的業務類型,提供基礎語音電話業務、增值業務、互聯網接入業務等,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村村通上網,鄉鄉上寬帶』的目標。

  省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黎軍:保無電地區『戶戶通電』

  為進一步加快我省農村電力建設速度,為我省新農村建設提供基礎條件,我們推動『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在『十一五』期間,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滿足新農村建設要求的農村電網規劃。堅持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安全高效、科學發展的原則,完善『十一五』農網發展規劃。

  二、加快農村電網建設,保證農村用電。對於新農村建設中的商品糧基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農業用電項目,積極給予配套的電力支橕。近期爭取投資8億元對縣城配電網進行改造,提高電壓質量、提高自動化水平,在一部分縣城實現電網互代功能,有條件的縣(市)實現配電網自動化。

  三、實現無電地區『戶戶通電』的目標。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積極爭取各項扶持政策和資金政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准備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解決我省196個無電村、52950個無電戶、21萬人口的通電問題。

  四、實現城鄉各類電價同價。我們將配合物價部門,在已經實現居民生活城鄉同價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穩步推進全省城鄉各類電價同價工作,實現降低農村電價的目標,減輕農民負擔。

  五、努力提高供電服務水平。我們要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用電問題入手,誠心服務,全面落實員工服務『十個不准』、供電服務『十項承諾』,確保農村供電可靠率、居民端電壓合格率及服務承諾兌現率達到標准要求。保證『十一五』期末,公司供電區域內,農村供電服務窗口規范化達標率100%、縣供電企業95598客戶服務系統建設率100%。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