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0日電 從金代的古城址的平面圖形來看,大部門的城址為矩形,而位於雙城市的金代古城元寶城的外觀則呈現一個『元寶』形。18日,記者同哈爾濱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員對該城進行了探訪。
■現場:
外觀似『元寶』
在雙城市公正鄉民旺村西南200米處,就是金代的古城址元寶城。走進該古城址一眼望去,這裡就是一片耕地。金代的元寶古城址的城牆已不復存在。在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發現該古城址的地勢和其他金代所建的古城址截然不同。據文物部門在1981年的統計,當時古城址的東、西城牆各長約335米,南牆長880米,北牆長約330米,其周長約1480米。西、南牆殘高約1至2米,城牆的建築特點系夯土板築。東、北牆已受到嚴重破壞,四面城牆各有3個馬面(突出於城牆,士兵站崗的瞭望臺)。城外有護城壕,寬約5米,深1米。從側面看整個城址呈『元寶』形狀,故而得名元寶城。
■故事:
元寶城內出元寶
據當地居民講,在1981年,當地的農民在春天耕地的時候,在該古城北端挖出一個金代的鐵鍋,鐵鍋內裝有一百多斤的銅錢。後來有關部門得知情況後來到現場認定,銅錢主要有唐代的『開元通寶』、北宋『崇寧重寶』、『熙寧通寶』、『元豐通寶』等30多種古錢幣。後來,有些居民還在該地區挖出過金元寶和銀元寶。據當地文物部門介紹,該古城還出土一把鐵釜,鑄鐵制成的,其口徑73厘米,高38厘米,直口鼓腹圓底,口沿間有七道淺弦紋環繞,鐵釜鏽蝕嚴重,但比較完整。古城北1000米處有一古建築遺址,地表可見大量布紋瓦片、仿定白瓷片,曾出土大量銅錢、石臼、石槽等。因水土流失,整個古城址呈現出『元寶』的形狀,後來該地區的人們就把該古城址起名為『元寶城』。
■歷史:
女真駐紮之地
據文物專家介紹,1114年9月,女真完顏部在軍事上的准備已經完成,完顏阿骨打認為攻遼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集結女真兵力2500人於拉林河畔的廖晦城,然後渡河進軍遼的東北重鎮寧江州進行攻打,很快佔領了該地區,隨後為了擴建地域,完顏阿骨打開始在今天的雙城市建起了元寶城、小半拉城子古城和雙合古城等10餘處城址,目的是更好地板防御外敵。據《金史》載:『三月辛未朔,獵於廖晦城。』今天我們無論從前對面城出土的建築材料上看,還是從其建築遺址的規模看,雙城境內的金代古城規模都小於金上京會寧府,而且這些城址的排向為平行向。這說明元寶城在此之前是金代皇帝和女真貴族經常駐軍之地。
■現狀:
城牆僅剩50米
在1991年9月23日,雙城市人民政府公布金代的元寶城古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經過專家的現場勘察,發現該城已經被嚴重毀壞。今天的元寶城古城的四面城牆僅剩約50米,被挖過的城牆黃土裸露出來,城牆的高度不足2米。大部分的城牆被農民推毀,變成耕地。城邊的護城河也被農民種上了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