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2日電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花大力氣,為讓子女在求學的路上一路領先,花高額贊助費進名校已成為時下大部分家長的選擇。
然而在這些良好願望的背後,卻培植出了『名校腐敗』的基因,對此一些人大代表懮心忡忡。市人大代表苗中林關於『校務公開』剔除名校腐敗基因的建議,道出了眾人的共鳴。
建議背景
優質教育資源嚴重匱乏
日前公布的一份關於中國教育狀況的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尚處於教育總體供給能力不足的狀況,其中突出的表現是優質教育資源嚴重匱乏。數量稀少的『名校』與希望就讀的千軍萬馬衝突明顯,花錢買『學校』成為必然選擇,議價生、借讀生隨之出現,『擇校風』愈演愈烈,贊助費、擇校費,行情不斷看漲。
專家們認為,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直接結果是擇校矛盾突出、亂收費屢禁不止,並帶來教育腐敗和辦學非均衡化等一些深層次問題,甚至引發了教育違紀、違規事件。種種失范行為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代表調查
贊助費、擇校費出現監管真空
苗中林在調查中發現,哈爾濱市初高中階段擇校現象高發,初中『贊助費』、『擇校費』的『行價』一般是2.4萬元,高中是2.1萬元。
有人曾給哈爾濱市一所『名校』算過一筆賬:初中每年招生400人,劃片就讀的300人屬於『義務教育』范疇不能收費,剩下的100人包括『條子生』在內以平均每人兩萬元計算,『收入』總額在200萬元左右。而這筆龐大的資金,在政府財政體制外循環,缺乏必要的監管,具體的收支狀況既沒有進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個黑洞。一些『名校』由此坐上腐敗的火山口。苗中林代表認為,『監管真空』是導致『名校』腐敗的根源。
代表建議
校務公開防止名校腐敗
據了解,對『贊助費』、『擇校費』的使用,各有關部門一般只有原則性要求,如『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得用於教師福利』,並要求上交一部分給教育局『統籌用於改造薄弱學校』。然而公辦名校教工福利遠比普通學校好,這是公開的秘密。沒有條件收贊助費的薄弱學校,對『統籌款』的去向也是『霧裡看花』,因此許多學校便采取向學生亂收費來增加經費開支。
為此,苗中林代表建議,應盡快建立和完善『校務公開』機制,這是防止『名校』腐敗的根本出路。不僅各種收費要公示,對家庭困難學生實行收費減免也應進行公示。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快出臺法規政策,扭轉教育體制不均衡發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