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電 24日,哈爾濱市環保局通報了現階段哈市水環境狀況及污染防治工作情況。松花江哈爾濱段流量小,水位低,自淨能力差,2005年監測結果表明:松花江哈爾濱江段有兩個功能區未達標,未達標河段長度為329公裡,佔乾流總長度的70.5%,主要污染物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
水源地污染指標為氨氮、鐵、錳
哈市飲用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取自於松花江,分別為一水源四方臺、二水源朱順屯,兩處取水量分別佔全市取水總量的12.2%、79.27%。四方臺、朱順屯水源地均位於松花江哈爾濱江段的拉林河口至朱順屯功能區,按國家地表水水源地水質27項指標監測,2005年松花江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質為三類,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鐵、錳。菅草嶺地下水水源地監測23項指標,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錳和鐵等,符合水源水質要求。11縣(市)中有9個縣(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為地下水,均為三類水質,主要污染物是鐵、錳和氨氮,延壽、尚志、賓縣3個縣(市)為地表水,其中延壽和尚志為三類水質。
松花江哈爾濱段由雙城市拉林河口入境至依蘭縣宏克力出境,全長466公裡,市區段全長約66公裡。2005年監測結果表明:松花江哈爾濱江段有兩個功能區未達標,未達標河段長度為329公裡,佔乾流總長度的70.5%,主要污染物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在14條一級支流中,有9條水質達到規劃功能標准,有5條未達到規劃功能標准。
人為導致污染超標
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游來水污染嚴重。日接納來自第二松花江和嫩江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約450萬立方米,呈逐年上昇趨勢。二是沿岸地表徑流形成的面源污染。由於沿岸植被破壞嚴重,過度砍伐及開墾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通過地表徑流將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攜帶到江河中,造成水質污染。三是哈市排放的污水污染,哈市區日排污水97萬立方米,其中工業廢水佔24.1%,生活污水佔75.9%,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松花江,對松花江水質造成影響。
污水截留工程已投入運行
為提高水環境質量,哈市強化了飲用水源水質的保護。對四方臺、朱順屯等一級、二級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污染企業及放牧、挖沙等非法作業活動予以清理和取締。加強了水污染治理的監督管理,在全市重點工業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及中水回用技術。
為提高污水集中處理率,哈市投入11億元建設了沿江污水截留工程,配套的太平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行。目前,群力污水處理廠已進入招商引資和初步設計階段,信義溝污水處理廠正在積極開展項目可研和環評的前期工作,文昌三期完成了初步設計工作。
目前,根據生產生活用水需要,哈市環保部門分別在水源地、漁業用水區、工業用水區、農灌用水區設置了7個監測斷面和10個沿江淺層地下水監測點。4月9日至22日,監測結果表明,水源地硝基苯連續檢出,但未超標,最高含量為0.010毫克/昇,國家標准為0.017毫克/昇。松花江乾流及漁業、工業、農灌用水各功能區的水體、冰體、底泥以及沿江淺層地下水中苯和硝基苯均未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