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年輕人『花錢找嚇』逛『鬼屋』——勇敢者樂園還是文化垃圾
2006-05-26 10:45:3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玉泉 肖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6日電 聽說時下流行一種新的『玩法』——『玩鬼』,而且哈爾濱市目前至少有三家,每天『花錢找嚇』的人絡繹不絕。對於逛『鬼屋』,各方說法不一。日前,記者來到開設最早、設在哈爾濱游樂園海洋世界的『貞子恐怖鬼屋』探究答案,也徹底體驗到了『失魂落魄』的感覺。

  據『鬼屋』的畢德福經理介紹,和傳統擺個『骷髏頭』的迷宮不一樣,『鬼屋』嚇人的手段除聲、光以外,還采用了真人表演,其恐怖效果更為逼真,並依據客人的承受能力將恐怖等級分為初級、一級、中級和高級四個級別,『鬼屋』的場景,是以東西方評論界公認為具有『恐怖金字塔』之稱的《午夜凶鈴》的情節布置的,是極度恐怖和極度想象的結合。

  記者壯了壯膽,和幾個年輕人一起推開兩扇黑色的油漆大門,走入了幽深的竹林。在?人的音樂和光影的晃動中先是出現一口枯井,裡面伸出一只無助求援的手,耳畔傳來女子時哭時叫的淒慘嚎叫聲;摸索前行中,一滿身是血的『白衣女鬼』在眾人眼前無聲地『飄』過;正當記者毛骨悚然之時,前面一女子的小腿被一臥在地上的鬼拿東西鉤了一下,她立刻尖叫著跳了起來,大家也都跟著跳了起來;驚魂未定之時,眼前突然出現幾絲光亮,一個齜牙咧嘴、滿臉猙獰的『黑衣鬼』猛撲過來,大家驚慌失措;正當我們剛躲到一扇門旁喘息之際,一個『鬼』又從人們身後探過頭來,見狀,大家尖叫著落荒而逃;剛跑幾步,從『墳堆』裡突然躥出一個披頭散發的『女鬼』……通道黑暗而狹窄,『惡鬼』要麼『砰』地跳到你面前,要麼無聲無息就出現在你身邊,懸在半空的白練徐徐晃動,陰氣逼人……拖著發軟的雙腿,渾身是汗的記者和眾人終於衝出『鬼屋』見到了光明。再看這些人,有癱坐地上的,有喘著粗氣的,有頭仍然埋在朋友懷裡的,有臉上還掛著淚珠的;當然也有大叫的、大笑的……

  對於逛『鬼屋』,人們的看法不一:一些年輕人認為是一種時尚,是出於好奇、尋求刺激,是挑戰自我、釋放壓力,是鍛煉膽量,是在女朋友面前表現男子漢的勇敢;一些家長和老師表示,『鬼屋』是一種文化垃圾,不利於孩子身心的成長發育;『鬼屋』的經理說,鬼屋的存在不是以單純的恐怖和嚇人為目的,它存在的意義在於娛樂,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健康游戲,是一種地地道道的休閑活動。對此,有關專家則有著更專業而獨到的見解。

  教育心理研究所的劉所長指出,在恐怖環境裡人的肌肉會高度緊張,一旦得到釋放就如同按摩一樣身體會得到很大的放松,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很奏效,但它不是健康的。因為在恐怖的環境下,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如很多人在接觸恐怖事物後會產生失眠、食欲不振等狀況。年輕人熱衷逛『鬼屋』,恰恰說明我們現在進行的『休閑教育』太少,沒有人去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減壓,怎樣放松自己,所以年輕人在這方面比較盲目,選擇逛『鬼屋』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減壓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影、聊天、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來實現。

  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袁主任認為,在喪失安全感的環境下尋求安全感是人類的本性,『鬼屋』的出現恰恰模擬了人在安全感喪失後對安全的強烈渴求。當這種危險不能對人的安全產生危害的話,人本能中冒險的一面就會被激發出來,所以很多年輕人把逛『鬼屋』視為冒險之旅。面對學習和生活壓力,年輕人需要一個宣泄的途徑,而『鬼屋』的出現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途徑。如果它不對年輕人的身心造成傷害,它的出現也就無所謂了。當然,年輕人熱衷這種冒險游戲,也體現了年輕人不成熟的一面。很多青年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其他人都去玩他也會模仿。此外,作為經營此類游戲的商家,不能一味只追求利潤,要有社會責任感,設置游戲時要適度,要有底線,這種底線要符合社會倫理道德,不能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另外,『鬼屋』的出現也給出一個提示,年輕人熱衷於這種『非正向』的文化,說明社會為年輕人設置的『正向』文化太少,在和年輕人特別是孩子們的溝通上,在健康娛樂方式的創建上,全社會還需要努力,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們創建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空間。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