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民為何不願逛『博物館』?
2006-05-28 04:35: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戴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8日電 21日,星期日,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記者在這一天分別走訪了哈爾濱市的幾家博物館、紀念館和公園、影院,發現同樣是休息日可選擇的休閑去處,市民對它們的熱情指數卻大相徑庭。

  上午10時30分,記者來到哈爾濱游樂園。這裡幾乎每項游樂設施前都排起了長長的等候隊伍,人群中大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玩的。劉女士說:『孩子在期中考試時成績很好,所以就答應獎勵孩子出來走走,可是又不知去哪更好,想來想去只有到游樂園來了,再帶孩子去吃一頓肯德基。』

  快到中午,記者來到松花江畔一家大型影院,這裡正在放映《達·芬奇密碼》等『熱』片,正在購票、候場的人群裡奔跑著不少中小學生。

  下午1時,記者來到位於南崗區一曼街的東北烈士紀念館。記者發現,這裡與游樂園裡火爆的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正在舉辦《黑土英魂———抗日戰爭時期東北烈士事跡陳列》和《偽滿警察廳遺址復原展》主題展覽。整個展覽以東北人民十四年的抗日戰爭為歷史依托,讓參觀者在了解那段歷史的同時也感受到可歌可泣的抗日精神。偌大的展廳裡,參觀者寥寥無幾,有的展室甚至一個人都沒有。記者在紀念館逗留的近兩個小時中,前來參觀的市民有13人,其中除兩位老年人帶著一名兒童前來參觀外,其餘8位參觀者是學校組織來的大學生。

  從東北烈士紀念館出來,記者又來到黑龍江省博物館。據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博物館舉辦大型活動,平時來參觀的人很少,即使像星期天這樣的假日,也只有十幾位觀眾。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紅旗大街263號的黑龍江地質博物館,發現這裡竟然大門緊閉。據旁邊一個單位的保安說,這個博物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

  通過一天的采訪,記者發現,娛樂場所的熱與一些被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的冷形成鮮明對比。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百姓不願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呢?

  市民認為博物館墨守成規沒看頭

  在采訪中,一位黑龍江大學的學生談起博物館遇『冷』的原因時說:『社會大眾還不懂得充分利用博物館的資源是最主要原因。人們把學習簡單看作在學校裡聽課,很少有人把博物館當成第二課堂,到那裡印證書上知識。』這位同學認為,博物館的文化收藏如果沒有人看,也就失去了展出的意義,他認為應該讓更多的人來分享這筆財富,從中受到教育,汲取營養。

  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許多市民游客到博物館、紀念館多數還是以『被動式』觀展為主,基本上全是圖文介紹以及講解員的講解,已經不能滿足市民游客求知的欲望。人們更喜歡實物的、參與性的展覽。

  記者在隨後進行的隨機采訪中,印證了這位業內人士的說法。正在觀看『「飛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展』的張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已經好幾年沒進博物館了,在他的印象中,博物館裡的展品是多少年都一成不變的,所以去過一次也就足夠了。有張先生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采訪中多數市民和游客都認為到博物館、紀念館只是繞一圈就出來,好像沒有什麼收獲,所以一般去一次就不會想再去。市民仲先生是一位博物館迷,但是他坦言,自己是因為對文物感興趣纔會成『迷』,對於一般市民和游客而言,如果博物館的展品和觀眾脫鉤,那麼博物館的『冷風』還將延續。

  在采訪中有人向記者形容博物館是『高高在上、板著冷臉,觀眾只能靜靜地看。』而國外的博物館應用各種方式,讓觀眾參與、互動,拉近了展品與觀眾的距離,能引發觀眾的興趣,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好東西無人問津只因吆喝不夠

  作為以收集、研究、展示和傳播人類生存及環境物證為使命的博物館,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匯聚,也是人類文明記憶與傳承、創新的重要陣地。記者在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50餘家,哈爾濱市對外開放的省、市及個人開辦的博物館、紀念館有25家左右。據文化廳博物館處副處長柳偉光介紹,這些博物館、紀念館都對前來集體參觀的中小學生免收門票,對單獨前來的學生也都有優惠政策。

  柳偉光說,現在有很多市民對博物館和紀念館存在誤會,認為博物館和紀念館裡的展品多少年都一成不變缺乏新意,實際近年來哈爾濱市的一些博物館和紀念館每年都會舉辦幾次大型專題展覽。比如黑龍江省博物館,每年都要舉辦兩到三次大型專題展覽。說,我們這些專題展覽,要比社會上舉辦的一些商業展覽好看得多。

  既然博物館和紀念館已經改變了以往一成不變的老面孔,那為什麼前去參觀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呢?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劉嘉量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劉嘉量說:『造成參觀者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宣傳不夠。就拿我們館來說吧,紀念館每天的電費就需要1000元,再加上人員開支和各種雜費,每天的支出大約在5000元左右,而每年的門票收入只有7萬元左右。由於我們沒有足夠的經費,不能像社會上的一些商業展覽那樣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市民不了解情況,來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劉嘉量認為,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哈爾濱市形成了濃厚的商業氛圍,人們對經濟層面的關注比較多,對文化熏陶關注少,這也是博物館在哈爾濱市遇『冷』的另一個原因。

  就如何再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和紀念館,柳偉光認為,首先博物館自身要樹立精品意識,擴大展館。目前很多博物館和紀念館由於場地所限,一些好的藏品無法拿出來展覽。這就需要擴大展館,將精品館藏全部拿出來進行展覽,辦成全國聞名乃至世界聞名的博物館。其次是應該培養市民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的習慣。現在很多人有時間寧願花在酒桌上,對孩子寵愛都表現在管吃管穿管夠玩上,卻想不到去博物館、紀念館去看看,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潛在的參觀者進行培養,引導他們走進博物館、紀念館。

  眼下時近『六一』兒童節,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夠帶著孩子去逛逛『館』。

  鏈接

  好看好玩的英國博物館

  在采訪中,一位旅歐歸來的田女士向記者介紹了十分有特色的英國博物館,也許這些博物館的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田女士說,英國的很多博物館都十分重視兒童,寓教於樂是英國一些博物館的特色,因此在博物館可以看到很多的兒童在參觀。在英國,博物館被視為最重要的教育機構之一,參觀博物館歷來是英國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博物館為此不遺餘力。有的博物館有專門為兒童制作的語音導游,開闢動手和科學實驗室,派專人指導。各博物館紛紛推出為家庭和孩子舉辦的講座等專場活動。比如,在倫敦博物館舉辦的古羅馬人發明的展覽中,孩子們可以動手操作織布機、印刷機,學習架橋。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中國館中,孩子們可制作中國古代新郎的帽子和鎮鬼面具,尋找12生肖。劇院博物館讓小孩化裝,穿各種戲裝,拿著道具,扮演名劇中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視博物館為樂園,喜歡去那裡不斷接受知識和文化的熏陶。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