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7日電 5月27日早上6點半,一個由32臺車組成的車隊從哈爾濱市第一中學的校園內駛出,開往玉泉威虎山。車內傳出陣陣歡歌笑語,車窗映著張張幸福的笑臉兒:『春游真棒!』
這些學生是幸福的,因為哈爾濱市大多數中小學生今年的春游計劃再次成為泡影,春游正在漸漸淡出他們的記憶,即使學校組織活動,也局限在市區裡。某名校五年級的孩子小維說,自己小學5年去了4次游樂園。曾幾何時,哈爾濱市的大部分學校已將春游、郊游這個本應與上課一樣納入教學常規計劃中的活動自行取消了,現在是『安全』和『一費制』。
學生渴望親近自然
和風拂面,艷陽高照,連大人都會按捺不住對大自然的渴望,想不顧一切地撲向自然,更何況是孩子。一些老師和學生對記者說,已經有許多年學校沒組織過郊游了。有的學生已經上了大學,但一路學來,從沒參加過學校組織的郊游,他們的學生時代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的道裡區、南崗區、道外區幾所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師生。一提起春游郊游,學生的話說不完,有的說『最喜歡春游了,能讓我們學到許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有的說『春游可以組織各種游藝活動,肯定有趣兒』,還有的說『學習壓力太大了,如果能好好地到郊外玩玩,那感覺肯定棒極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述說著自己對春天的渴望,描述著想像中的春游將是多麼的美好。被訪的近百名8-16歲的中小學生大多數都沒參加過學校組織的郊游,『六一』兒童節的活動大多數都是在市內的兒童公園、游樂園搞。
學生們難道不需要郊游嗎?鐵嶺小學的劉英輝老師說:『獨生子女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僅靠課內教學,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團結協作與人分享的快樂,而這些通過融入大自然的集體活動則很容易實現。』17中的戰紅梅老師說:『孩子們的生活太枯燥了。春游是學生一年當中最盼望的事情,學生的渴望如果滿足不了,一段時期他們學習都不快樂。學生的教材3月份的課程大都以「春天」為主題,哈爾濱的春天來得晚,我們一般都將這一單元推到『五一』後,結合哈爾濱的春天進行教學。但城裡孩子能看到的春天空間是有限的,許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沒離開過哈爾濱市區,對春天的理解僅限於書本。』從老師的言語中,我們可以看出,春游等戶外活動帶給孩子們的,並不只是快樂,還會給予孩子很多課堂裡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但近年來,我們已很難看到孩子們在戶外集體活動的快樂身影,戶外活動教育似乎完全淡出了我們的教育。是什麼阻止了孩子們出游的腳步?
春游怎一個『難』字了得
安全記者在市教育局了解到,自從1986年各學校執行教育部下達的『誰辦學誰負責』的制度後,哈爾濱市各學校組織大型野游活動就大大減少。上世紀末,哈爾濱市曾發生過幾起學校組織春游造成學生死傷的事件,讓更多的學校放棄了春游。另外,國家教育部在1998年4月發出了《關於確保學生春游和其他集體活動安全的緊急通知》,通知雖沒有禁止學校組織春游活動,但要求活動中要確保安全。市教委也並未明令禁止春游,但要求學校組織春游,必須預先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和處理突發事件預案。一位中學校長說:『我們也知道春游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益處很多,但與關乎生命安全相比,春游實在是件小事。一旦出了事,學校要承擔所有的責任。春游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無法預料,所以現在誰還敢組織春游。』基於此,哈爾濱市大多數學校先後停止了包括春游、夏令營等在內的遠足活動。
壓力76中學郝校長說:『我非常贊成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學校應組織各種大型集體活動。畢竟孩子的一生不只是學習,他們的知識貯備也不應只來源於書本,學校有責任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區別於學校教育環境的空間。幾年來,我們學校也一直在努力爭取為學生多創造社會實踐和出游的機會。今年我們有打算組織學生去動物園的計劃,還在運作中,區教育局目前還沒有批准我們的活動預案。學校組織學生出游面臨眾多壓力,除了來自於主管行政部門,還來自於學生本身。現在我校每周15分鍾的昇旗儀式上,都會有學生因體力不支暈倒,學生的自理和自控能力差也是我們考慮的因素。』據了解,來自家長的壓力也是許多學校不組織春游的因素。一些家長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不得有半點閃失,孩子少一根汗毛都恨不得找學校算賬。另外,家長過於重視孩子成績而忽視社會活動,每次搞活動,都會有不少孩子拿著家長寫的假條請假,理由各種各樣,實際上是怕耽誤補課或是擔心孩子玩散了心收不回來。無奈下,學校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費用據了解,自『一費制』全面推行後,社會對收費問題一直都比較敏感,而學校組織學生春游,必然會收取一些門票、交通費等。學校一收費,就會被扣上『亂收費』的帽子,為避免麻煩,不少學校乾脆取消了一切需要收費的活動。
春游不能因噎廢食
在眾多學校取消春游的時候,哈爾濱市第一中學卻始終堅持學生每年都進行春游。或許一中的春游經驗可以給哈爾濱熱盼春游的師生們一線希望。
一中的侯景和校長說:『野游是一個群體的野外體驗活動,是一個復雜的教育過程,是課堂教育的延續和補充,更是素質教育的生動體現。人來源於自然,就應該回歸自然,孩子長身體的階段,應盡量讓他們多接觸自然和社會,讓他們盡可能多的了解自然和社會。我們在野游中會組織一些拔河、爬山、挖寶、文藝演出等以班級為單位的比賽,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活動中男女組合,同學間互相幫助,增進同學間的溝通,這是在學校難以創造的環境;野游是拉近師生關系最好的途徑。遠離學校,老師和學生成為朋友,有助於師生間的溝通和了解;另外,學校帶領孩子出游和父母帶領孩子出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野游,伙伴的關系是父母無法替代的。不讓孩子春游,遠離自然、遠離實踐,對他們的成長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多年來,一中的春游已經形成了兩個固定的基地,玉泉威虎山和長壽山,一年一個地方,讓一中的學生在高中期間都能參加兩次春游。』
對於安全問題候校長說:『不能因為怕出事故就不組織這項益處多多的活動。為了確保安全,每次春游,我們都在安全工作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必需的值班人員留校外,包括行政、後勤、衛生的老師都會被安排到春游活動中,這樣每個班至少有三到四名老師在負責學生安全。出行前,學校都要進行長達半個多月的預案制作,要對活動地區進行兩次以上的采點考察;在易發生危險地區設專門老師把守;對學生強化安全教育,對自律能力差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教育;配備醫療專用車;為每個學生辦理一次性旅游保險。一切就緒後,給每位家長發一封信,對活動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和意外寫清,將春游所發生的費用一一寫清,請家長確認簽字。有了安全保障和家長的支持,春游不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