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前蘇聯飛行員尋找中國母子續:董貴福的兒子在同江
2006-05-29 08:06: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振江 施虹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電 前蘇聯飛行員尋找中國母子。由於資料有限,省公安廳、省邊防總隊紛紛回信:查無此人。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戶政支隊副支隊長李大為告訴記者,從公安廳掌握的資料來看,省內沒有叫董貴福的女性。記者在戶政支隊的電腦資料上看到,全省叫董貴福的人確實不少,但都為男性,出生最早的是1903年,難道董貴福是男性?可當年的報道上明明寫著『產婦的名字叫董貴福』。

  記者決定再次擴大找尋范圍,委托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相鄰的我省邊境縣市公安及宣傳部門重新尋找。佳木斯,找到的產婦年齡不符!

  5月上旬,一直幫助查找的本報佳木斯記者站站長高永強打來電話,他興奮的表示,經過佳木斯市委宣傳部查找,在佳木斯所屬的w縣,當年曾有過俄羅斯直昇機接運產婦赴俄羅斯救治一事。高永強還留下了知情者的聯系電話。記者馬上與佳木斯的知情者聯系,然而知情者的女兒告訴記者,聽她父親說,老人當年在w縣工作,單位同事因難產被俄羅斯飛機接走救治,但是具體年份不知道,產婦好像姓『汪』(化名),絕對不叫『董貴福』,而且她聽說,這個同事已經調走失去聯系了。

  找到的產婦不姓『董』,這個產婦會是我們要尋找的人嗎?為什麼她的姓與當年的報道差距這麼大?

  經過記者反復與知情者溝通,最終,年齡上的不符讓我們確信,『汪』(化名)姓產婦不是我們要找的人。董貴福:原來他是產婦的丈夫!

  在查找中,記者了解到,上世紀50年代我省邊境地區居民的管理歸屬於省邊防總隊,那麼,對邊境居民情況最為了解的,應該還是省邊防總隊。

  5月中旬,記者再次來到省邊防總隊政治部宣傳文化處,岳邦纔處長以及副處長吳振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根據本報提供的線索給佳木斯一帶的邊防派出所打電話,讓基層邊防官兵幫助尋找,可是因為線索太少,一直沒有回信。

  這時,記者得到一個信息,董貴福當時所在的村子姓董的人很多。省邊防總隊政治部宣傳文化處副處長吳振江將這個消息迅速告訴了正在省城培訓即將返回邊境的各邊防支隊新聞乾事,希望他們繼續尋找。

  5月24日,記者突然接到了吳振江打來的電話;說董貴福的孩子找到了,現在在佳木斯同江市,只是董貴福和妻子早巳離開人世。

  隨即,佳木斯邊防支隊給本報發來傳真,傳真寫道:當年,佳木斯市同江八岔赫哲族鄉漁業村村民董尤氏,因產後大出血,我方醫療技術和條件有限,與省裡打電話聯系救治,(前)蘇聯出動直昇飛機,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另外,隨機跟隨醫務人員,將董尤氏母子接到當時(前)蘇聯的伯力(現在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在哈巴的一所醫院治療有一個多月,當時蘇聯方面給予董尤氏母子吃穿等生活用品,給孩子玩具和奶粉,出生於1958年4月20日的董雙森,還給起了一個俄文名字(安德列)。經治療後,蘇聯方面用船將董尤氏母子送回撫遠縣。母親董尤氏,1975年去世,父親董貴福1978年去世。傳真還附上了董雙森的聯系方式。

  董貴福果然不是產婦的名字!那個在俄羅斯出生的孩子還好嗎?記者當天下午給董家打去電話。董雙森:我想見救命恩人!

  下午4時許,在記者打去第四次電話時,董家終於有人接聽。記者說明情況後,董雙森的妻子告訴記者,董雙森大約晚上纔能回來。記者在晚上6時許給董家打去電話,董妻說,董雙森還有一點地沒弄完,晚上9時之前肯定能回來。

  記者按約定時間打去電話,正好是董雙森接的。記者詢問他父母的情況;董雙森馬上說:『我和我的父母正是你們要找的人。』據董雙森說,他兒時也常聽到親屬提起前蘇聯飛行員冒險駕機救母親的事,自己有很深的記憶,後來因為歷史等原因,這段往事已經很久沒有人再提起了,自己的俄文名字也記不太清了。董雙森曾經擔任過鄉長,目前在家種了幾畝地,早出晚歸,生活過得很悠閑。

  當記者告訴他,當年救他母子的俄羅斯飛行員正在尋找他的時候,董雙森激動地說:『那是救命恩人,我也想見一面啊』!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