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電(記者 雷蕾) 2005年黑龍江省共立街頭詐騙案件1844起,佔全部詐騙案件的33.5%,比2004年下降16.1%,但涉案金額高達2437萬元,比2004年上昇了140%。今天,黑龍江省公安廳新聞發言人梁若冰總結了這些街頭詐騙案件的特征,並提醒全省公民提高警惕,識破騙局。
特征一:從侵害對象上看,女性和中老年人成為犯罪分子的首選目標。因為此類人群生活環境相對封閉,防范意識不強,且往往掌握家庭的財權,在較短時間內即能籌集到大量現金,一旦遇到高額利潤的引誘極易上當。據統計,2005年我省街頭詐騙案件中,女性受害人佔70%,50歲以上的中老年受害人佔56%。
特征二:從作案地點上看,主要集中於居民小區、街道、市場等場所。2005年全省發生的街頭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首選作案地點仍是小區、街道,此類案件佔全部案件的67.1%,有些詐騙團伙甚至在同一區域內連續作案數起。其次,是在人員流動較大、易於交易和脫身的交通要道、公路旁、市場等處。此類案件佔全部案件的19.3%。再次,選擇的作案地點是金融場所附近,此類案件佔全部案件的8.3%。
特征三:是從作案手段上看,仍以『看病消災』為主,並不斷翻新『花樣』。街頭詐騙犯罪之所以能夠屢屢得逞並呈現發展蔓延態勢,與其有一整套的詐騙程序和行騙手段密不可分。詐騙犯罪嫌疑人往往精心編織圈套,有選擇地尋找作案對象,同時善於抓住受害人心理,提出各種令受害人心動的條件,逐步解除受害人的疑慮。
2005年我省發生的1884起街頭詐騙案件中,以『看病消災』為名的詐騙案件575起,佔31.2%;以丟撿物品、扔『炸藥包』的方式進行詐騙的案件439起,佔23.8%;利用假外匯詐騙的案件119起,佔6.5%;以合伙做生意為名詐騙的案件116起,佔6.3%;利用假金元寶詐騙的案件80起,佔4.3%;利用假藥材詐騙的案件77起,佔4.2%;其它以假尼姑、假和尚,兌換國庫券,買賣郵票、古幣、手表等為名詐騙的案件438起,佔23.7%。
特征四:從犯罪分子糾集方式及人員組成情況看,多數為團伙作案,且大都有女性成員參與。作案時,團伙成員裝作互不認識,相互配合共同實施犯罪。團伙中以家族、親屬、朋友糾合為主,相互輪換交叉組合,其內部分工明確,每一次犯罪都要有搭話人、旁聽人、冒充人、尾隨人和放哨人等組合,涉案人員少則三、五人,多則十餘人,且多數案件有女性成員參與,目的是便於和受害人交流,使受害人放松警惕,易於得手。
特征五:從流竄方式看,多為跨區域、跨省市作案。犯罪分子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犯罪風險,逃避打擊,多進行跨區域流竄作案。由於2004年加大了打擊力度,2005年本省籍人員在本省作案相對減少,打掉的犯罪團伙多為外省籍人員流竄到我省作案。
梁若冰提醒全省公民應注意以下問題:一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相信陌生人以騙取錢財為目的的謊言。特別是女性和中老年人一定要增強自我防范意識,遇到陌生人向你游說,做出付出錢財的決定前一定要征得家人的同意,謹防騙子害人;二不要誤認為家附近和人多的地方就一定安全。實踐表明,許多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一些人認為居民小區、街道、市場等地較為安全、疏於防范的心理,專門選擇在這類場所作案,並頻頻得手;三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參與封建迷信,不要相信江湖游醫。要堅信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看病要上正規醫院,庸醫巫術最坑人。四兌換外幣和國庫券等有價證券及貴重金屬,要到國家指定的專門機構和場所。不能貪圖小利吃大虧,特別要注意防范金融場所附近的高額兌換者,不要輕信難於鑒定真偽的貴重物品具有陌生人所說的價值。五不要認為有其他人相信的事情就一定可以相信,也許這正是騙子及其同伙精心為你設計的騙局。要擦亮眼睛,不被利益衝昏頭腦,不被騙子們的表演蒙蔽;六遇到街頭詐騙犯罪分子,要立即報警。即使他(她)侵害的不是你或你的親人,也不能袖手旁觀。因為,壞人不會良心發現停止害人,放任不理,下一個遭殃的可能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