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1日電 用於防疫消毒的過氧乙酸是易發生火災和爆炸的危險品,在使用和儲存時應慎之又慎,特別是未成年人較為集中的場合。然而,慶安縣一家幼兒園竟然在幼兒睡覺房間的陽臺上儲存該危險品,結果過氧乙酸爆炸,6名幼兒受傷。
5月22日,慶安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一個盛滿過氧乙酸溶液的塑料瓶發生爆炸,致使多人被化學藥品燒傷。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起爆炸事故竟然是發生在當地的一家幼兒園內。
過氧乙酸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性醋酸氣味,作為具有較強氧化能力的消毒劑使用。同時,過氧乙酸還是易發生火災和爆炸的危險品。過氧乙酸為什麼會出現在幼兒園,又為什麼會發生爆炸呢?25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居民對爆炸心有餘悸
盡管事故已經過去3天,當地居民仍對爆炸心有餘悸。『太嚇人了,隔著樓都聽到了爆炸聲,我們還以為是煤氣爆炸。』居民張大爺說。
爆炸發生在5月22日14時許,聽到聲音後,雙慶小區的居民全都跑了出來。但是,傳出爆炸聲的金鳳幼兒園沒有火也沒有煙,連陽臺窗戶玻璃都沒有碎。就在居民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的時候,金鳳幼兒園裡傳出了孩子的哭喊聲。附近家長頓時慌了神,馬上跑到幼兒園裡抱出自己家的孩子。
據介紹,幼兒園所在的雙慶小區位於慶安縣黃金地段,是高檔商品住宅區。金鳳幼兒園在慶安縣也是首屈一指,小區內的許多居民都把孩子送到了這家幼兒園。發生事故時,幼兒園裡有六十多個孩子,分為大、中、小、學前四個班,孩子們正在睡午覺。
『現場太慘了。一些家在小區外的家長打車來到幼兒園,看到孩子沒事的,喜極而泣;孩子被炸傷的,馬上就打車上醫院。現場能看到許多小孩和老師被炸傷,他們從外表看不到傷痕,都睜不開眼睛,當時,孩子們一邊揉眼睛一邊哭著喊疼。』張大爺回憶說。
很快,幼兒園方面將所有受傷的孩子都送到慶安縣人民醫院進行緊急搶救。
病房內小患者哭聲不斷
25日,在哈爾濱的一家眼科醫院病房內,兩名小患者不停地哭喊著,他們都是慶安縣金鳳幼兒園爆炸的受害者。
小美(化名)和小偉(化名)分別只有5歲和6歲,他們都來自慶安縣的農村。小偉的一只眼睛紅腫,臉上明顯留有過氧乙酸燒過的深紅色痕跡,他現在的病情已經有所減輕,能下地玩耍。可是,由於年齡太小,他對當時爆炸的情況描述不出來。小美是所有傷者中最重的,面部、前胸、後背都涂著厚厚的藥膏,至今仍在接受輸液治療。她仍在昏睡當中,醒過來就是不斷地哭鬧。
小美的父親張永濤說:『我們望子成龍把孩子送到縣裡最好的幼兒園,沒想到會出現這麼嚴重的事情。』據介紹,這兩個孩子都是中班的學生,事發當天,由於中班的孩子多,兩人被挪到了小班睡覺的房間。
這個房間外面是個陽臺,一瓶過氧乙酸原液就存放在這裡。當天14時許,爆炸發生,隔斷的玻璃被震碎,化學藥品迸濺進室內,小班成了重災區。
據孩子家長介紹,事發當天,6個孩子外加幼兒園的園長受傷,他們在縣醫院經過簡單處置後,全部轉院到哈爾濱。經這裡的眼科專家診治後,3名傷勢較輕的孩子回家休養;三名傷者留在醫院繼續治療,傷勢最重的孩子現已轉院。
誰把化學品變成炸彈
據介紹,事故發生後,慶安縣組成了由慶安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門參加的調查組。
29日,慶安縣對這起事故的調查結果出來了。慶安縣公安局內保科科長張廠峰對此事進行了解釋。初步認定,金鳳幼兒園應對此事故負主要的責任,事故與縣防疫站發放過氧乙酸的行為沒有直接的關系。
據他介紹,縣防疫站決定向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免費發放消毒用品符合相關規定,當時決定每個中小學及幼兒園發放2.5公斤,金鳳幼兒園來領的是2公斤。『藥液領回去後,幼兒園方面並未及時使用。』張廠峰說,『而是存放在陽臺上近兩周時間,直至爆炸發生。』在此期間,縣防疫站多次進行過督促,均有記錄為證。張廠峰認為,爆炸的原因是藥液存放時間長,如果幼兒園在規定時間內將原液使用完畢,應該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故。
有關人士介紹,事故發生後,幼兒園方面對傷者進行了及時地搶救,園長劉金鳳在本身受傷嚴重的情況下,先把孩子們安頓好,纔於一天之後住院治療,有關部門在對事故進行處理時會酌情考慮以上因素。
記者采訪了主治醫生王惠民。據她介紹,兩名小患者的眼角膜未受到損傷,眼睛問題不大,他們現在主要治療的是皮膚燒傷。而眼科四病房的崔醫生則表示,因治療不及時,劉金鳳的視力能不能恢復到受傷之前的水平很難說。到發稿時,記者未能與轉院的小患者聯系上。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事故的發生與操作人員的無知有直接的關系。化學藥品一般具有危險性,在使用時應慎之又慎,特別是未成年人較為集中的場合;夏季,溫度昇高,在化學物品的存放上更應該提高警惕,這次事故的發生給有關部門敲了一個警鍾。他認為,我國應建立化學藥品及危險品使用的全程跟蹤制度,由具有相關知識的人員進行操作,保證化學藥品使用的合理和安全。
鏈接:
過氧乙酸:無色透明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性醋酸氣味。具有弱酸性,易揮發,易溶於水和有機溶劑,如乙醇(酒精)、乙醚、乙酸(醋酸)。熔點0.1℃,沸點105℃,遇明火、受熱、摩擦、撞擊時,易發生火災、爆炸;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溫度稍高時,易分解產生氧氣;加熱到110℃時,會發生猛烈爆炸。對眼睛、皮膚、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吸入後,可引起喉、支氣管的炎癥、水腫、痙攣、化學性肺炎、肺水腫;接觸後,可引起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惡心和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