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電 昨天是『六一』兒童節,部分家長反映,市場上出售的一些造型『刺激』、外觀『誘人』的玩具被很多孩子買來當作禮物互相贈送,其中一些玩具讓成年人看了都臉紅。雖然孩子們僅僅把它當成『好玩兒』的新鮮物,但家長、老師卻擔心這些玩具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據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所小學程老師介紹,『六一』前夕,很多孩子買來各式各樣的小禮物互贈。她發現班上幾個同學在一起議論,原來是一位女同學收到了一個造型『刺激』的禮物———一個身穿花裙子的小猴躺在地上,另外一只戴草帽兒的小猴兒騎在它身上,掀起裙子探頭向裡張望。程老師將這個玩具沒收了,但卻發現很多孩子都在購買和互相流傳這些『好玩兒』的玩具。一些老師和家長認為,這類玩具用於成年人消遣娛樂也許不值得大驚小怪,但賣給孩子就不太合適了。
市教委德育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和老師曾多次發現這類不良玩具,也曾對學生們進行過教育和引導,但孩子們的自控能力差,又充滿好奇心,學校難以強行制止其購買這類產品。希望有關部門對這些玩具的出售進行限制,從源頭上阻斷其流入孩子們的手中。
這類玩具的銷售和管理該歸哪個部門?據市工商局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工商部門負責檢查和監督產品的質量是否合格,是否為三無產品等,而家長們提出的『刺激玩具』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明確認定,工商部門又不具備對其進行認定的資質,因此無法進行集中清理或查處。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人士介紹,市場上出售玩具的安全性能、產品質量等歸質監部門負責,而玩具所承載的精神內容不在檢查之列。市文化市場稽查支隊則稱,文化部門負責網吧和音像制品的檢查工作,玩具不屬其管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