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電(記者 高長利)『從前,這條路夏天是揚灰路,雨天是「水泥」路,賣糧賣菜、運輸農用物資、村民出行,都受到了影響。如今好了,你看這條白色的水泥路面,出行方便了,村民們還能在路上開展娛樂活動,這是先進性活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鶴崗市東山區新華鎮東安村農民馮繼錄這樣評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村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實惠。
東安村地處新華鎮中心,擁有耕地3143畝,以種植水稻、玉米、大豆為主。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村裡的17名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先後解決行路難、賣糧難等難題,並扶植村民興建年產值70萬元塑料廠。同時,確立了16項加快新農村建設項目。黨員發揮了作用,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變化,激發了乾群建設新農村的熱情。
『如果沒有村裡的叔叔、大伯們的幫助,我們一家三口的住處不會有著落。你們看看,這60多平米的磚瓦房多寬敞,多漂亮。』東安村農民劉寶瑞的女兒一邊用手指著現在住著的磚瓦房,一邊激動地向大伙介紹著。原來,她家的土坯房在去年的一次大雨過後,面臨著倒塌的危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來春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並與村黨員們義務出工,幫助劉瑞寶家挖地基、和泥、砌磚,部分群眾在黨員們的影響下也積極投入到劉寶瑞的蓋房隊伍中,僅用10多天,便幫著蓋起了一棟新房。
『我們不僅是村民,如今還成了股民,全體村民年收入達50萬元呢。』在佔地一萬平方米的基建場地,村民李福春興奮地說。據了解,東安村黨支部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帶領村民開始興建的免燒磚廠,給村民們帶來了效益。
東安村黨員、群眾建設新農村的激情和得到的實惠,僅僅是東山區先進性教育帶來的成效的一個縮影。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東山區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600餘件,辦好事、實事1000餘件。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35億元,同比增長20.5%,招商引資1.4億元,同比增長159.6%。目前,全區鄉鎮已經形成了五大工業園區,為推動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鄉村乾部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乾勁可足了,這主要是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變化』。新華鎮黨委書記孫洪祥、鎮長楊知佳如是說。如今,先進性教育成果已經成為東山區建設新農村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