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電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中學設定種種優惠吸引孩子來校就讀。高考生中因考試失常而沒有走進理想學校的優秀學生是各學校競爭的焦點,是『生源市場』奇貨可居的香餑餑。考出較高考分的學生只需到某中學自報家門並報上考號,上網一查分數,該生就成為各學校爭搶的學生。哈三中的學生各重點中學都搶著要。一般到某重點中學讀書,全有優惠,重讀一年的學費1萬元全免,而且有的地方送子車費全免,到大慶這樣有實力的學校更是優厚,每月還有數百元的生活費。重金買生源,目的只有一個:為學校創名牌,提高學校的昇學率。
大慶一些中學在全省各地重點高中全面招收優等生,以優厚條件『吸引』優質生源,這讓各重點中學的老師們頭疼不已。地處邊陲的黑河中學也不能幸免。這裡的老師們說起此事都氣憤不已:我們嘔心瀝血、辛辛苦苦培養的尖子生都橕杆跳似地跳到有實力的學校,去給他們貼金!你如果真是好學校,為什麼不憑自己的實力,自己培養尖子生,何必到處挖別的學校牆角?就算你昇學率有所提高,這又能算什麼本事?
記者了解到,許多民辦學校都采取相當優惠的條件來吸引高分重讀生。日前,德強中學招生辦的老師說,對於成績好的重讀生,我們有相當的優惠條件,對於考分上了重點段的重讀生,學校可以全免學費。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中學重金獎勵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有的獎金高達5萬元。設定這種優惠和獎勵的中學有很多。
花錢搶生源,未必能留住
祝女士向記者透露,她的女兒一直是三中的尖子生,平時在年級總是排前十名,去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只報了一表的復旦大學,但高考失常,只得了609分,沒有考取。在她准備復讀時,大慶實驗中學主動找到她的孩子,發出邀請,並給予十分優厚的待遇:不但復讀學費全免,而且一月補助200元生活費。孩子無法拒絕這樣誘人的條件,去了大慶。那裡的教學條件和環境都不錯,孩子也很受優待,備受照顧。但是孩子不適應,只讀了20多天,就回到了哈市,上了一所省重點中學。對此,祝女士說,復讀只有一次機會,不能為了省1萬元錢而耽誤孩子。
據初步了解,僅哈三中赴大慶的復讀生就多達二十來個,鐵人中學十幾個,實驗中學八九個。但其中一些學生已經返回哈爾濱。他們各有各的原因。據一位學生家長透露,主要是因為不適應。雖然那裡學習氣氛很濃,管理嚴格,但教學多為灌輸式,與原學校的啟發式教學不同,在短短9個月內很難適應,而回哈則天時地利人和,學起來得心應手。看來,好學生光靠錢是留不住的。
競爭不正當,不利於教育
省教委基礎教育處姜處長說,基礎教育只到高中,高中畢業以後的重讀生,國家不再管理,是去民辦校還是去公辦校,這是與學校之間的行為,不屬於國家政策管理的范疇。國家對此也沒有規定。姜處長認為,『花錢買生源』不符合辦學規律,也不利於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會形成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只要成績好了,就有人拿錢供我,成績是首要的、萬能的,而不注意培養自己的品質。另一方面,學生不是商品,怎麼能花錢買呢?過去,大慶市政府允許中學從外地招生,外地生源佔有一定比例,但從去年開始,大慶市政府下文嚴禁從外地招生,堅決杜絕花錢買生源現象的發生,並強調,哪個校長買生源就別當校長。另外,公辦校花錢買生源在資金管理上屬於違紀行為,不應提倡。哈爾濱七十三中科研主任王德全說,花高價搶奪優秀生源是一種不正當的學校競爭行為,不利於教育均衡化發展,不利於建立和諧的教育發展秩序。學校的主要管理者應該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如何科學辦學、如何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上,不該走捷徑,要牢固樹立『不求人人成纔,但求人人成人』的教育思想,不僅要在如何實現學生『低進高出』上下功夫,而且要對兄弟學校給與無私的幫助和支持,積極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作為家長,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平和的心態,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客觀事實,不能過於注重功利,一味地追求名校,這不僅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也會影響學生的終身幸福。王主任說,最關鍵的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嚴格學生學籍管理,規范學校的招生行為,制止不合理的競爭行為,使教育資源的建設和發展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效走向高效,從單一走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