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電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大量的『藍領』進行實際操作,讓創新最終轉化為產品。以前『藍領』被人看低,沒人願意上技校,使得技校招生嚴重不足。但近幾年,隨著『藍領』嚴重短缺,技校生的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社會開始對技校關注起來。
近日,記者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采訪時了解到,因『中國一重』而聞名全國的富拉爾基正借助『中國一重』等老工業企業的職業技術教育優勢,全力打造中國『藍領』培養基地,力爭用3年到5年的時間將富拉爾基建成全國聞名的『藍領』人纔培養基地。
整合優良資源
據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區委副書記李愛國介紹,富拉爾基具有良好的職業教育優勢,原『一重』技工學校、北滿鋼廠技校和地方的三家技校,師資力量雄厚,尤其是這些學校依托大企業的實習基地是其他技校無法比擬的,這些學校多年來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技術工人。2005年,富拉爾基區政府依托這些優勢,將原『一重』技工學校、北滿鋼廠技校、區屬職教學校整合,組建成富拉爾基職業教育集團。職業教育集團不僅有中高級技術人纔培訓基地,還有成人教育、開放性教育基地,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培訓的需要。
打造『藍領』基地
據『一重』技師學院副院長宋義民介紹,『一重』技師學院前身是『一重』技工學校,始建於1956年,為『一重』和國內諸多知名企業培養輸送了27000餘名高技能人纔,以培養高級工和技師為主,被譽為培養高級工和技師的搖籃。學校現有計算機、機械制造、應用電子技術、化工、數控等20餘個專業。現有學生3000多人,教師200多人。『一重』技術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有84人,講師124人。學校對這些教師的要求不僅是專業知識過硬,同時實際工作能力要強,每個專業的教師都與『一重』相同專業高級人纔結成對子,學習更多的實際操作經驗,做『雙師型』教師。學院力爭在三年內讓『雙師型』教師達到80%以上。
面對『一重』技師學院的發展前景,宋義民自豪地表示:『我們這裡不僅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國內最先進、最大的實訓基地,這對培養高級「藍領」是至關重要的。』目前,『一重』技師學院與『一重』聯合辦學。『一重』作為全國重型機械行業的領軍者,這裡的機械裝備在全國也是最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500多臺套,可以滿足2000多名學生同時實習操作。同時,『一重』技師學院實訓基地的配套設施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光數控實訓基地設備配置就花了3000多萬元。
記者在『一重』技師學院采訪時了解到,這裡的學生不僅來自省內,還有很多吉林、遼寧等外省的學生。來自遼寧省昌圖縣的於文珠告訴記者,她們班很多同學都像她一樣是外地的,同寢室的6個人中就有2個是外地人。之所以沒有考大學而選擇上技校,於文珠認為,現在很多大學生都難以找到工作,但是技術工人卻很好找工作,而且很多技術工人的工資比大學畢業生還高,所以她選擇上這裡來學習技術。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專科畢業生在上班五六年後,也選擇到這裡重新深造,學習更先進的技術。
培養『四型』人纔
李愛國介紹,富拉爾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到2008年在校生要達到5000人,要形成『六類人纔培養基地』,即裝備工業人纔基地、煤化工業人纔基地、冶金人纔基地、建築建材人纔基地、電子電工人纔基地及農業科技人纔基地;重點培養『四型人纔』,即技術技能型人纔、復合技能型人纔、知識技能型人纔、熟練工種型人纔,努力將富拉爾基建設成全國聞名的『藍領』人纔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