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電 2日,全國的報紙都登了這樣的一條消息,信息產業部聯合中國消費者協會將對移動信息服務業的欺詐問題開刀,劍光直指近年來飽受非議的SP(信息服務提供商)。3日,記者通過朋友,采訪了一位入行已經六年的SP。聽他講述了整個SP行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勾勒出SP從『搶錢』到『偷錢』再到正當商人的發展軌跡。
什麼是SP
首先我不願意接受采訪,因為SP現在簡直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如果不是朋友讓我一定幫這個忙,我纔懶得說呢。
在中國有很多行當、很多人的行為比SP要黑得多,但為什麼SP會受到如此大的非議呢?我覺得首先是因為SP涉及的范圍非常廣,中國手機的用戶現在已經超過了三億,很多用戶喜歡用手機發短信、發彩鈴、發彩信。使用的人多,SP相對壟斷部門來說又處在弱勢地位,加之SP本身的行為不規范,這三點構成了現在SP被滿街喊打的原因。
我做這個行業已經六年了,很多親友仍然不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和他們說SP他們不懂,和他們說信息服務提供商他們也不懂。雖然我們已經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究竟是乾什麼的。
說白了,我們就好比傳統的書商、電影制片人、唱片制作人。我們提供娛樂內容、服務內容,然後收錢,與書商這些人不同的是,我們的產品要發到用戶的手機上,然後再從運營商(移動、聯通、網通這樣的公司)處提錢。當然,書商這些人提供的大多數是原創作品,而我們就不管這個了,只要能掙錢,基本上不違法,用戶喜歡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
最怕運營商
如果你不給我打電話,我還真不知道信息產業部公布的處罰措施,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並不怎麼怕信息產業部,因為他們好比是我們『上級的上級』。我們最怕的其實是運營商,他們是能真正卡住我們脖子的人。如果信息產業部發話,而運營商並不怎麼認真,那麼任何整治活動都必將是雷聲大、雨點小。至於社會輿論,影響力就更小了,它對我們的約束實際並不大。
在這個整改的規定下發之前,也就是今年的四五月份,運營商已經下了狠茬整治SP。他們取消了『定制按條』這種服務,實際上從內部堵住了很多的漏洞。我覺得最重要的還在於運營商內部的管理,因為他們是真正了解SP的人,對SP的各種花招也了如指掌,只有他們能真正控制SP的行為。但現在的問題是SP與運營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有的SP乾脆就是運營商的親友,或運營商內部的領導。在這種情況下,對SP的整治能否像預想的那樣,還很難說。
在商界有一條真理,那就是能收上錢來的人最牛,壟斷的部門和企業不用說了,在很多商業領域也是這樣,中國家用電器的制造水平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他們還是得受制於大的零售企業。我們就更不用說了,我們費盡了一切心思,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最後還得運營商來給我們結賬。我們從用戶那裡掙來的錢,是要通過運營商來領取的。所以他們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說一不二的父母。比如說雙方約定一個月後結賬,如果我們收到各種投訴,他們會有各種處罰手段。就算一切順利,運營商的領導開會、出國,也可以拖延結錢,我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而且,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SP不得不積極做運營商的公關工作,送錢、送物、辦事、請吃飯、請旅游……很多手段都不得不用。
我剛一入行的時候,SP和運營商的關系並不是這樣,那時候SP很牛的,運營商會找到SP幫忙來做一些東西。比如催欠費、做小廣告,還會請SP的負責人吃飯一起想一些業務點子等。但現在完全變了,因為手機的增值業務發展得實在是太快了。短信的出現使SP的利潤大大增加,更多的人湧了進來,運營商變得越來越牛,直到今天這個程度。
賺錢像『搶錢』
短信時代的到來,使SP獲得了暴利,因此很多有大背景的人紛紛殺入,他們的手段比原來的SP凶悍得多。那個時候,由於他們和運營商的關系硬,由於短信是一個新事物,大家都不怎麼懂,所以有人稱那是SP搶錢的時代。
案例一:『春節到來了,對我們的服務有何意見?』這一條短信一塊錢,如果你回復,再來一塊錢。然後再發給你一個諸如『謝謝你的參與,您可以發XX到XX參與抽獎』,這樣再收一塊錢,如果你再回復,那就再收一塊,如此循環,直到你受不了為止。
案例二:『發XX到XX參與XX電視臺的X節目』一塊錢,你一回復就算定制了,然後每個月給你發短信收你的錢,你取消幾次都取消不了。
還有更絕的,我的一個朋友當年在河南給十萬個手機用戶發了『情人節快樂』這樣一條短信,每條兩元,一天內就分了十萬元。很多人還回短信問:『你是誰?』『你也快樂!』那好,再收兩元。大多數用戶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話費裡的錢就被運營商和SP分走了。那就是在搶錢,太狠了,一家這樣乾了沒事,更多家都這樣乾起來,最後終於引起了社會的注意。輿論紛紛指責運營商,他們便開始加大力度管理SP,搶錢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說到這兒就想到了你們記者,記者真是太狠了,一點兒虧都不吃。投訴的人裡面最厲害的就是記者,一點兒小事就沒完沒了。去年我因此暫停了小靈通的業務,因為網通當年推銷小靈通時給記者以優惠,因此使小靈通的記者很多,在這上面掙的錢還不夠我交罰款的呢。
『搶錢』改『偷錢』
運營商加大了監管力度之後,『搶錢』的辦法行不通了,於是大家換了方法,有人把這段時期稱為偷錢時代。具體的辦法就是比搶錢時期人性化一點,盡量不把用戶惹急了,免得遭投訴。
案例一:『歡迎你為XX大賽投票,信息費每條1元。』如果你投票了,不定時地再給你發短信提問,如果你回復,收你一元。如果你不回復,也不取消,就當你一直定下去。
案例二:用戶發短信定制一條手機游戲,馬上就給你發三條,每條一元,過一天再給你發三條,直到把你每個月上限的30元或15元花光為止。最倒霉的便是在黃色網站定制信息的人,對付這樣的人二話不說,一次性或分兩次將30元或15元的上限金額花光,反正一般人也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投訴。
案例三:『前兩天同學會大家又談起你了,我忍不住給你發個短信,你還記得我是誰嗎?』你一回復,就和你糾纏個沒完,直到將你每月的限額花光。
這個時期SP的不規范行為,多數像在從用戶手中偷錢。利用種種花招,種種陷阱,讓你中招。有的SP是全國網的SP,地方的運營商管不了他,比如他在哈爾濱違規,哈爾濱的運營商卻無權掐了他的號段。這樣的SP有很多,出現的問題也最多。
雖然SP對每個用戶的傷害不大,一個月只有十幾塊錢,但由於面大,所以逐漸引起了人們更大的反感。但這個時候SP還是很掙錢的,只要看看各大媒體的短信參與節目就知道了,幾乎每個節目都要有短信參與節目。為什麼,還不是利潤可觀?XX電視臺有一年還曝出了猜人質死亡數目這樣的短信競猜,掙錢快掙瘋了。
逐漸規范
其實做一個SP有時內心是很痛苦的,必須在金錢和道德之間進行權衡,有時我也不想這麼乾下去了,但想想我不乾還是有人乾,所以就一直做到現在。不過現在看來,整個行業都越來越規范了,移動公司上了一套MISC,有了它以後,只有用戶主動上行申請纔能定制業務,如果沒有上行申請,SP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未經許可強行定制。而且定制後MISC管理平臺會下發短信告知用戶定制了何種業務、何種資費以及取消方式,用戶如果發現誤定,72小時內取消就無須支付費用。聯通和小靈通也制定了二次確認制度,這都使得整個行業越來越規范了。
現在看來,做SP的利潤越來越少了,這個行當已經由暴利行業變成了微利行業,大家都在向服務轉向。我也准備向這個方面努力,我覺得如果做得好,利潤空間也是很大的。還有就是3G業務,我期待它能給SP帶來巨大的利潤增長空間,就像當年的短信一樣。
一方面,我覺得SP越來越不好做了,尤其是像我這樣中小規模的SP。但另一方面,我覺得能做一個正當商人也不錯,別人不違規,我也不違規。掙錢掙得踏實,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