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電 走進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哈爾濱解放60周年』主題展覽館,300多件實物、書刊、圖片等近現代文物吸引了眾多關心這座城市發展變化的目光。今年是哈爾濱解放60周年,哈爾濱市文管站從2005年7月開始籌備文物展覽並同時展開有關哈爾濱歷史重大事件、人文風貌、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內容文物的征集活動。截至目前,文管站已收到了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革命文物3大類300餘件。
記者在文管站看到了厚厚的捐贈者登記簿,在那細細密密的人名、地址引導下,記者走上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尋訪文物主人———
展覽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
哈爾濱林業公司發行的股票。
當年哈爾濱慶祝東北解放群眾大會的照片。
抗聯戰士使用過的馬鞍。
1948年的入黨志願書。
懸賞緝拿趙尚志的布告。
一段家史帶出一張紅色股票
在展櫃裡,一張發黃的紙片很不起眼,可仔細看去可以發現,這是一張50多年前發行的企業股票。日前,記者見到了這張股票的捐獻者———60歲的哈爾濱市民胡濱松。這位哈爾濱電機廠的退休工人,他的講述讓我們看到了解放初期哈爾濱的一段歷史。
這張股票是胡濱松的父親留下的。當年胡家開了一間生產汽車用木炭的木材廠,稍有一定的積蓄。1948年,哈爾濱市當時的搪瓷廠是一家生產部隊軍用搪瓷罐和搪瓷飯盆的企業,當時為了支援前方部隊南下,開始在社會發行股票集資支援前方。胡濱松的父親就以折合新人民幣3100元的價格買了哈爾濱林業公司發行的股票。此後的22年間,胡濱松的父親和家人每年都拿著手戳到搪瓷廠領取每年152元的紅利,直到1970年,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胡家再沒有領過紅利。
胡濱松聽他父親說,當時有很多稍有積蓄的哈爾濱老百姓買了這種支援前線、支援國家建設的股票,但隨著時光流逝,留存股票原本的越來越少了。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胡濱松的父母也說,這些股票沒用了,燒掉算了,但細心的胡濱松說留著吧,將來也許還有價值。他的這個決定,使得他家收藏的股票成為目前僅存的反映當時哈爾濱在社會融資、發展經濟、支援前線的見證。
2005年,胡濱松聽說哈爾濱要在社會征集歷史文物的消息,他就把這張收藏了近60年的珍貴『紙片』捐了出來。他還熱心地在哈爾濱檔案局、史志辦、銀行等部門查閱了所有能查到的有關這張股票的背景資料,一並捐獻出來。當哈爾濱歷史文物展覽開放後,胡濱松去參觀過多次,他不但要看看自己家的那張寶貝給參觀者帶來的驚喜,更想感覺一下更多的歷史文物給他帶來那種作為哈爾濱市民的自豪感。
廢紙堆藏著58年前的家長會通知
1948年哈爾濱一所小學校開家長會的通知書,對這件文物感興趣的參觀者可不少。它的捐獻者是64歲的曹增伸。泛黃的通知書上是這樣的內容———『家長臺鑒:本校擬定四月三日下午四時召開家長會,為使學校與家庭聯系,於新民主義教育方針下推行學校工作,希各家長屆時光臨,給學校提出意見。』印章為『哈爾濱市保障街國民學校』,日期是1948年4月2日。那個印章上的學校就是現在的哈爾濱市道外區保障小學的前身。
開家長會,現在的人不覺新鮮,可正兒八經的給家長發個書面的開會通知,這事挺新鮮。參觀者不禁感嘆:那個年代,學校對學生家長真是很客氣啊!
曹增伸是哈爾濱一位研究電器液壓傳動的工程師,他最早的業餘愛好是集郵,經常逛逛舊物市場,翻翻老報刊。2002年,他在哈爾濱道外頭道街一處舊物市場的地攤上,發現了一堆舊報刊,隨手翻來發現了這張家長會的通知書。連帶著舊書舊郵票,他花100元錢買回了包括這張通知書在內的東西。
因為愛好收藏,曹老現在還是哈爾濱猶太人文展館的顧問,他收集到的一些有關猶太僑民的文字物品,就展在哈爾濱重修後開放不久的猶太教堂。他說,隨著城市的變遷,很多老百姓將家裡沒啥用的東西都當廢品賣了,而珍惜歷史的人們就將有價值的東西再撿回來,他覺得那些東西放在小家中是沒啥用了,可是拿到城市這個大家的『客廳』裡,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過去,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細心的他,還在廢品收購站裡找到了1947年時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的政府令,其中一份內容是要求『部隊進城後要保護外僑房屋的財產權』;另一份內容是『上班的公務人員不許抹口紅、不許穿裙子,抵制資產階級行為』。
一份珍貴的入黨志願書
哈爾濱市民張太華捐來了特別的文物,一份『中共入黨志願書』,是叫高振芳的23歲青年工人寫於1948年9月。『……現在我看到了共產黨的很多好,我決心決意參加黨,為人民服務事業到底。』在泛黃的申請書上,這位祖籍山東、當時工作在哈爾濱玻璃廠的青年寫道:我上過三年學,讀過孫中山的書,受過工廠資本家的壓迫。他的入黨介紹人評價他『工作積極,在工會中起帶頭作用……』這份珍貴的入黨志願書讓很多老年參觀者回憶起了解放初期的歲月,回憶起自己加入共產黨的光輝時刻。他們感嘆道,那個年代,入黨對青年工人來說,意味著從此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要將危險的事攬在自己肩上,享受的事讓給其他同志。
舊彩票映出哈爾濱的『童年』
『這是幾張目前發現的哈爾濱最早發行的彩票……』,哈爾濱博物館陳列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隨後,記者聯系到了這幾張珍貴舊彩票的所有者———哈爾濱市松北區農林水務局的郭蘇東。他給記者講述了這幾張『花花紙』的來龍去脈。小郭的朋友2003年去俄羅斯赤塔州辦事,在俄羅斯朋友的家中發現了它們,因為彩票是來自於老哈爾濱,俄羅斯朋友就將彩票送給了小郭的朋友,朋友回來後就轉交給愛收藏舊物的郭蘇東了。郭蘇東得到彩票後,多方查閱資料,找專家論證,欣喜地知道這是目前發現的哈爾濱最早發行的彩票。
從泛黃的字跡上讀出,彩票是在1918年和1919年發行的。小郭查得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哈爾濱鐵路部門與市政當局協商要籌建霍爾瓦特中學和哈爾濱大學,由於缺少資金,經與政府協商後發行彩票。彩票上標有中俄兩國文字,上面清晰地寫著票面的價值和發行的種類,所得的獎勵等內容。
據郭蘇東介紹,當時辦的學校解放後叫鐵路中學,校址就在現在哈爾濱中山路文昌橋附近的老房子。熱心的郭蘇東還向展覽館送去了關於百年來哈爾濱保險業和金融業的相關資料,同那幾張彩票一並進行展覽。他說,從這些文物中可以看出哈爾濱早年經濟發展的雛形,看出哈爾濱早期的面貌。
熱心捐獻讓歷史重現
這次為期近一年的社會征集文物活動得到了所有熱愛家鄉市民的大力相助,文管站的工作人員說,沒有這些老百姓的踴躍捐獻,展覽館裡的展品不會這麼豐富。
很多市民捐獻來的實物讓模糊的哈爾濱的城市身影清晰顯現出來。88歲的老人捐獻一副軍用手套,遠從平房區來的祖孫倆抱來一個當年日本侵略軍留下的炮彈箱子,賓縣的一個老鄉還捐來了抗聯戰士用過的馬鞍。一位叫孫梅清的女士捐獻了一本1940年出版的服裝講義,裡面的畫面和文字讓人們對老哈爾濱人的服裝風格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省社科院社會學家董鴻揚說,征集文物、舉辦展覽這種形式非常好,對樹立城市文明形象,深入挖掘這座城市文化底蘊很重要。過去的歷史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模糊和陌生的,借著哈爾濱解放60周年主題展覽活動的機會,正好可以把當年的歷史資料深入挖掘,研究城市文化、搶救文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