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文虎院士工作照 |
東北網6月5日電 題:院士的振動人生——記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文虎
記者 高長利
黃文虎,1926年7月生於上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力學家、航天工程專家、教育家。黃文虎長期從事振動、控制及穩定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多項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防973項目,在衛星動力學與控制、捆綁火箭結構動力分析、汽輪機葉片的振動設計及汽輪發電機組的故障診斷方面完成多項高技術攻關課題,取得創造性的成果,同時也發展了理論研究。
![]() |
黃文虎院士在實驗室 |
1950年,黃文虎從浙江大學電機系畢業,告別江南水鄉來到遙遠的北國哈爾濱。從此,他與祖國的力學與振動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紮根冰城56年,攀登了我國科研領域一座座巔峰;他曾執掌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帥印』,見證了這所學府大半個世紀的歷史;他為了科研事業嘔心瀝血,矢志不渝,用他的智慧,他的信念,窮其畢生精力一次次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增添光彩……
辛勤耕耘,五十餘載結累累碩果
從1950年來到哈工大,黃文虎院士已經把半個多世紀的美好時光揮灑在工大校園。他對哈工大懷有深深的感情:『是哈工大賦予我一次次科研創新的靈魂和動力。』
![]() |
孜孜不倦的鑽研 |
70年代初,30多歲的黃文虎為哈爾濱汽輪機廠解決了當時我國最大容量的60千瓦汽輪機整圈連接葉片組振動設計的難題。他提出的新穎的計算方法和調頻的『三重點』理論,解決了這類結構振動設計圖片國內外懸而未解的難題。經過多次論證、推敲,他與工廠設計人員一同編排程序,一同計算,一同作振動模型試驗。試驗結果證明,黃文虎所提出『三重點』的調頻理論完全正確,使得長葉片設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利用這種方法,設計出的長葉片既輕巧又安全,節省了大量合金材料。這一理論在當時是國內外首創,填補了我國汽輪機長葉片振動計算的空白,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個理論在國際上也得到了公認,被選登在具有國際權威的美國《航空航天學報》上。
設備故障診斷被學術界稱為大工業的『醫學』,黃文虎是我國設備故障診斷方面的先驅之一。80年代初,黃文虎把精力投入到『設備故障診斷』領域,他在國內最早提出了『模糊分析』新概念和方法,把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理論和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故障診斷。在他的探索和努力下,一項全國最早技術先進的汽輪機組『故障診斷系統』誕生了。
近年來,他配合我國航天部門從事有關載人飛船系統和衛星系統的故障診斷技術的研究。1994年——1996年,在『神舟』系列飛船還沒有完整的故障診斷系統方案的情況下,憑借著多年在民用系統診斷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對相關領域國際先進經驗的充分了解,以黃文虎為首的課題組向飛船總體設計部門提交了載人飛船『故障診斷』系統的論證方案。這套載人飛船『故障診斷』系統的總體設計思想是『天地一體化』,包括故障檢測、診斷、隔離和恢復4個過程。飛船上天以後,地面有一個與在軌道飛船同步運行的模擬飛船系統。當軌道上的飛船發回信號出現不正常時,地面指揮部通過『故障診斷』系統進行診斷,找出故障源,並在地面同步運行的模擬飛船系統上進行驗證,確認在此故障源下出現所檢測的不正常現象,系統會向軌道上的飛船發出指令,按指定的措施啟動飛船上的裝置自動排除故障。該『故障診斷』系統實現了完全自動化,整個過程不需要航天員參與。『飛船船載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和『飛船地面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分別獲得航天工業總公司和航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黃文虎還是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創建人之一,他主編的大型工具書《振動與衝擊手冊》成為我國振動工程第一部重要參考文獻。他是我國率先提出研究動力學反問題的倡導者之一,在結構動力學的反問題研究上取得較全面系統的成果;他研究了振動參數辯識問題,並將這一新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工程應用領域。在航天領域,黃文虎組織開展了多柔體系統動力學的研究,他還結合我國新一代通訊衛星的研制,在國內首次提出了航天動力學分析的軟件系統,為我國進行這類衛星的總體設計和方案比較提供了實用手段。
嘔心瀝血,育新苗桃李天下
作為著名教育家,黃文虎在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同時,他還注重對人纔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型國家」提得很好,非常重要。學校教育應該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黃文虎這樣強調高校在自主創新中應承擔的責任。當過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的黃文虎一直把『人和』看作是大學興旺的根基。在哈工大校園,一直流傳著『八百壯士』的故事。解放初期,黃文虎等800多名教師從全國各地湧向哈爾濱,成為第一代『八百壯士』。隨後,又湧現出第二代、第三代『八百壯士』,人纔如同滾雪球一樣聚攏過來。有了人纔就有了一切,就不怕出不了高水平的成果。『有了重大成果和項目,教師就有了奔頭和盼頭』。黃文虎談到,一所大學除了硬件設施、高水平的師資外,還要有寬松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僅僅是實驗樓、住房、工資待遇等,更重要的是『尊重知識、尊重人纔』的良好學術氛圍和人際關系。這也正是哈工大享譽國際的一大『法寶』。高校如何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呢?黃文虎認為哈工大的經驗之一是:瞄准尖端,趕超前沿,為國家、社會做出重大成果。
![]() |
黃文虎院士在指導研究生 |
黃文虎擔任過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長,是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他是在剛剛撥亂反正後的困難時期接過了哈工大校長的這付重擔,為學校的起步騰飛殫心竭慮。哈工大今日的輝煌,凝聚著他的心血。他最為驕傲和引以為自豪的是親自參與籌建了『飛行器結構強度』、『空間飛行器設計』兩個專業,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培養了一大批骨乾人纔,僅博士生就有50餘位。黃文虎更高興的是,他帶出來的學生不少也在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結合中乾出了名堂,成為國內航天、航空等領域的技術骨乾。他說,『走與生產相結合的道路,這是科學研究不竭的源泉』。
黃老的得意弟子馬興瑞,1985年在天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毅然北上跟隨黃文虎攻讀博士。嚴師出高徒,馬興瑞1988年博士畢業,被國務院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1989年,破格晉昇為副教授,1991年破格晉昇為教授。199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擔任哈工大航天學院院長。1996年,年僅35歲的馬興瑞被任命為哈工大副校長。位子還沒有坐熱,又被調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五研究院任副院長。2005年,已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的馬興瑞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這只是他眾多弟子成長中的一個縮影。
黃文虎曾作自述詩一首:『冥頑何曾與世爭,讀書偶露小聰明。風雲際會酬初志,邊境虛空忝盛名。廉頗老矣詩作飯,淵明歸去筆堪耕。杏壇孺子氣如虎,志在扶搖萬裡程。』他以最後兩句詩寄語年輕人。他說,如果青年學生能立志高遠、打好基礎、拓寬眼界、善於創新,一定大有作為。
黃文虎雖然是已經步入耄耋之年的老者,但他仍然以敏銳的思維,嚴謹的學風,高尚的品德在創造著尖端領域中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教育著一代又一代年輕科研工作者在研究領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