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電 5月初,佳木斯市《手傳手》等固定形式印刷品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奧利公司長年有大量手工活,好學易懂,產品現金回收,可帶料回家制作,免費學習。』此廣告一出,立即吸引了一些賦閑在家市民,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一個『陷阱』正在等著他們。
高興應聘鎩羽而歸
下崗職工王女士看到廣告後很高興,覺得這個工作比較適合自己。她按照廣告上刊登的地址找到『奧利公司』。在不足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該公司工作人員說,公司因承攬一些出口的手工藝品,急招加工者,交100元抵押金,便可領到8份材料,免費學習後回家加工,之後只要返回5個成品,便可退還押金,做好的成品按每個7元的價格支付工錢。
經過簡單學習,王女士急忙回家乾活。經過一個星期的精心制作,8個由泡沫制成的工藝框做成了。王女士滿心歡喜來地到『奧利公司』交活,可經驗收,竟然全不合格。王女士不但沒有拿到手工費,就連100元抵押金也成了泡影。
據記者了解,與王女士有同樣遭遇的人很多,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本來制作很好的產品,該公司都以各種理由說產品不合格呢?
記者暗訪調查真相
日前,記者以領活為名來到位於佳木斯市八一賓館附近的『奧利公司』。一個年輕女子熱情地拿出一張驗收標准平面圖紙說:『此工藝品的制作極其簡單,只要做成一個,就給你20元加工費。』此時,前來『奧利公司』交活的人不斷,但沒有一個合格產品。一個中年婦女拿著一摞成品對記者說,她已經交錢領了三回料了,還是沒有一個合格的。
記者詢問公司負責人,為什麼這麼多人加工的活都不合格,不是好學易懂嗎?
他稱公司生產的是出口產品,驗收標准高,自開業以來有六七十人來領過活兒,還沒有驗收到一份合格產品。
虛假宣傳愚弄百姓
佳木斯市工商部門接到舉報後,到『奧利公司』進行調查。前進工商分局春光工商所執法人員發現,『奧利公司』在工商部門的注冊名稱為『佳木斯市前進區奧利工藝品加工部』,其在《手傳手》等固定形式印刷品刊登的廣告是以『奧利公司』名義進行宣傳。經查,『奧利公司』不存在,而奧利工藝品加工部負責人自稱的哈爾濱總部的名稱也與實際不符。
執法人員初步查實:自2006年5月9日奧利工藝品加工部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後,幾天內,就有71名應聘者交抵押金取料加工,只有4人產品合格取回抵押金。目前,『奧利公司』被勒令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