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9日電 不止一家老國企體會了『雁南飛』的苦痛。在經歷一番生死掙紮後,現在,他們又重新品嘗了『雁北歸』的喜悅。
從『南飛』到『北歸』,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纔『回流』,更折射出老工業基地振興帶來的發展和希望。『技能人纔大本營』唱起『空城計』
作為『—五』『二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型重工業基地,包括我省在內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大量技術、技能人纔的成長搖籃,並因此獲得了『技能人纔大本營』的美譽。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省大型國有企業的發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相當數量的企業停產或半停產,產生了大量下崗技術工人。國有企業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無奈紛紛「離職、離廠,到南方打工,形成了『雁南飛』的現象。
憶起當年的情景,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周艷春至今仍頗為感慨。在企業工作了30多年,她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規模的『雁南飛』。周艷春說,她所在的企業最多時離廠員工達乾人。
齊齊哈爾二機床、中國一重集團及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軸承廠等大型國有企業在當年都出現了大量人纔外流的現象。 『技能人纔大本營』也唱起『空城計』。
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表明,當年到底有多少技術工人選擇了『東南飛』。但近兩年,立志振興的國有企業,明顯感受到了技工短缺的苦痛。齊齊哈爾一重集團引進大批數控機床後,急需80名數控機床操作員。有些自稱是企業技術骨乾的應聘者居然連圖紙都看不懂,最終沒有一名合格者,企業的正常生產受到影口向。
由於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我省一些企業不能實現滿負荷生產,出現了產品有訂單、生產缺技工的尷尬局面,一些項目只能拿到外省去生產。 『技工荒』遏制了企業發展的腳步。
經濟回暖技能人纔『回流』『1995年,工廠不景氣時,每月200元工資都開不出來。無奈,我離開了企業,到」「家合資企業打工。後來廠—於的情況好轉了,廠長劉建榮3次找到我,說工廠的發展需要我,請我回來。我被廠長的執著精神感動了,放棄了那裡的舒適生活。現在企業好了,我在這裡更有乾頭了!我的年薪達到12萬元,走到哪兒都能拿得出手。』
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重加三廠廠長蔡運國講起曾經離廠又回廠的經歷,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隨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我省工業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纔,他們開始向昔日那些無奈『離家』的技能人纔發出召喚。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通過努力,招聘回廠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0餘人。
齊重數控廠長親自掛帥,感召當年流失的專業人纔。目前,企業已將當年流失的近乾名專業技術人員中的600多人招回。
在哈爾濱汽輪機廠,當年『南飛』到深圳、廣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許多人放棄了在外面的工作,重新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
齊重數控入力資源部部長周艷春說,作為裝備制造企業,技能人纔對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技術工人,再好的科研成果也難以轉化應用。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技能人纔將是各個企業爭奪的焦點。
『鴻雁』展翅正當時
在對多家企業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十幾年一直『東南飛』的技工群體『回流』,並未使企業『沾沾自喜』。相反,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煞費苦心,為技能人纔成長搭建平臺。
在齊齊哈爾一重集團,技能人纔與科技人纔『平起平坐』。他們實施了『雙百工程』。每年評定百名科技拔尖人纔和百名技能拔尖人纔,技能拔尖人纔與科技拔尖人纔實行同等津貼,並在購買住房時享受同等優厚待遇,一等技能拔尖人纔可獲得最高6萬元的住房補貼。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黨委陳書記說,企業把這些技能人纔當做『香餑餑』,給待遇,給榮譽,放手使用。目前,他們聘用的工人中已有60多人成為車間的技術骨乾,他們的成長為企業發展帶來了無窮的動力。
在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企業一線生產工人赴歐洲發達國家旅游已不是夢想。不久前,齊一機床廠20名勞模赴歐洲6國旅游度假,企業領導親自為他們送行。企業『以人為本,重視企業核心人纔』的治企理念由此可見一覽。
從歐洲旅游歸來的技術人員劉洪江這樣對記者表達他的感受:『我從來沒想到自己也能出國。我感激工廠給我的一切,也更加堅定了紮根工廠、奉獻企業的決心。』
經濟回暖,企業有了吸引技術人纔的『本錢」。據透露,我省一些企業給技能人纔開出的薪水已經和南方企業相差無幾。正因如此,有消息表明,技工『回流』的現象將會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