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電 全省對外貿易空前提速。近日省商務廳編制出版的《黑龍江省對外貿易報告》,用詳實數據分析了我省外貿快速增長的因素。
2005年,我省出口增幅列全國第2位,使我省進出口在全國的排位前移,由上年同期的第14位躍昇至第11位。我省與10大貿易伙伴的貿易額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95.9%。對俄出口增勢強勁,增幅達78.2%,拉動全省出口增長95.7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韓國、東盟、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出口也大幅增長。
六大因素促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其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提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去年做出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重大決策,為外經貿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隨著內建基地、外闢市場,以南聯促北開等一系列促進措施的推行,全省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競爭力不斷提高,貿易方式進一步轉變,主體實力進一步壯大,境內外市場網絡和經貿渠道日益成熟。
其二,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效應明顯。在WTO後過渡期,全國貿易磨擦進入高發期,由於我省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特殊性,受此影響較小。相反,對外有俄羅斯一個大市場,對內有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一批生產企業進出口大幅增長。
其三,體制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使出口欠退稅問題基本解決,出口企業資金狀況明顯改善。二是我國全面實行經營權備案登記制,進一步釋放了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發展外貿的活力。三是國家和我省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四是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取得新進展,進出口環境得到改善,如2005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加快,我省對東盟出口大幅增加,比上年增長43.8%。
其四,各類貿易促進活動取得實效。我省組織參加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巴西中國商品展、沙迦中國商品交易會等國際性展洽活動,也都顯現了成效。
其五,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增強。省領導和各級商務部門積極為企業排懮解難,做好政策、信息、資金等多方面服務,指導企業規范經營,減少企業交易風險。
其六,各地方政府把外貿發展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給予政策資金支持,2005年,全省13個市(地)進出口全部實現增長。重點企業拉動作用顯著,『走出去』企業帶料出口明顯增多,生產企業自營出口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