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1日電 甜玉米、黑玉米、彩色玉米、綠色小米、日本甜香瓜、英國伊麗沙白、中華地雷西瓜以及奇特蔬菜、瓜果、中草藥等『稀罕少有』的經濟作物,如今在雙鴨山大地隨處可見。昔日種田講科技,而今還要講特色,這個市的農戶從『新、奇、特』中,輕松把錢掙。
友誼縣農戶王淑華原來每年都種大豆15-0多畝,選種,播種,中耕除草,收獲,一年四季不閑著,到秋後,一算帳還是所剩無幾。種傳統大田不行,那就改種經濟作物,於是她選擇了中草藥水飛薊的種植,一種便是3年,結果每年平均效益都達1.5萬元以上。
萬壽菊是一種芬芳美麗的花兒,更是一種效益可觀的經濟作物。寶清縣夾信子鎮徐馬村去年有60%的農戶整天聞著『花香』轉。4000多畝萬壽菊,收入200多萬元,這對於以地為生的農民們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用農民的話說:『采花』就等於『采錢』,2005年,友誼農場農戶高金祥大膽引進了『艾碧斯南瓜』,並且聘請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種植。一年下來,畝效益遠遠超過普通南瓜,15畝地增收2500元。
友誼第九管理區農戶王金生聽說齊齊哈爾市周邊種綠色小米出了名。今年播種前,他自費外出學習種植新品谷子的技術,回來時帶回了7.5畝地的谷種,准備在友誼搞試種。
種植綠色西香瓜,去年友誼的瓜農增收800多萬元。西瓜和香瓜畝效益分別達到1000元和1500元左右,遠遠超過大田作物效益,今年,他們發展西香瓜面積2萬畝,形成了規模種植。
為種好新品種作物,增強闖市場能力,目前雙鴨山市種植『日本甜』、『英國伊麗沙白』、『中華地雷』等奇特西瓜和香瓜的農戶,已經組成了聯合互助體。種植時節,他們互相傳授技術與經驗。收獲季節,他們打品牌,共同佔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