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1日電 5日上午,記者撥通了哈市佳佳單身俱樂部的電話,接電話的是一位自稱姓王的工作人員。記者以想要參加俱樂部活動為由詢問需要什麼手續,王先生回答說:『什麼也不需要,我們這兒周二、周六下午兩點活動,到時候你直接來就行。門票5元,茶水免費,其他小吃另點。如果想成為會員,另外交費。』『如果我想認識人、交交友又不好意思自己主動,你們能夠幫忙嗎?』記者問。『當然可以,這是我們的工作。你來了如果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找負責人,你看中誰了,讓他幫你傳話。』當提到是否有交友對象的詳細資料的時候,王先生回答說:『我們只有會員的基本資料,例如,姓名、年齡、職業等等。』
『來這的會員都是來尋找另一半的,他們有的是通過婚介所介紹來的,有的是自己看廣告來的,大部分都是離婚的,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聚會,從來沒出過問題。』王先生在回答記者『不遞交例如離婚證之類的資料會不會出現問題』時說,『我們的作用只是負責兩個不相識的人相互結識,結識後他們怎麼相處、了解就不關我們的事了。』
隨後,記者又分別給哈市另外三家『單身俱樂部』打了諮詢電話,得到的答案幾乎一模一樣。
相對於現實中的『單身俱樂部』來說,在網絡上加入類似的俱樂部就更加簡單了。記者打開數個類似於『單身俱樂部』的交友網站後發現,只需在『會員注冊』這一項中填寫個人的基本資料及交友意向,就會成為該交友網站的會員。到舉辦活動的時候,網站會以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的形式通知會員到指定的酒吧或茶室參加交友活動,到時再視情況交納會費。
記者分別參加了一個現實中的『單身俱樂部』和一個網絡『單身俱樂部』舉辦的聚會。
體驗『單身約會』參加者大多是游戲心態
6日14時許,記者在果戈裡大街附近的佳佳單身俱樂部裡親身體會了一次單身派對。酒吧裡有三十幾位男女,年齡都在二十七八歲到三十六七歲之間。他們是通過幾家婚介所的串聯聚到一起的。服務人員向現場的會員們分發了單身會員個人資料。不是會員的客人需要花10元錢購買。記者購買後發現,所謂的資料只是簡單地介紹了會員的姓名和年齡等,沒有具體的內容。男主持人說,成為單身會員很簡單,到有這種業務的婚介所交納50元錢的報名費,填寫好一份表格就行了,至於身份證、單身證明等資料有沒有都無所謂。
活動期間,記者和一位35歲左右的李女士閑聊起來。據她說,她已經參加過類似的活動三四次了。『我是看到廣告以後來參加的。交了50元會費,登記就是寫寫個人情況和自己的要求。』『要不要出示離婚證、身份證、工作證等材料?』記者問。『不要,要那些東西乾什麼,認識以後再慢慢了解唄!』李女士不以為然地說,『不過也不能太認真,有看順眼的就聊一下,不順眼理都不理。』
另一位會員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參加這種聚會已經有五次了,每次都要交納50元的會費,『這其實就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相親。』張先生無奈地說,『來了這麼多次,一個中意的都沒碰到,已經花了那麼多錢,不來不甘心,何況退會也不退費,只能繼續堅持參加活動,希望碰到好運氣。』
在活動期間,服務人員不停地穿梭於各個桌子之間,向在場的人推銷酒水乾果。活動進行了近三個小時,會員們都陸續離開了,看來是沒找到心儀的對象。
7日13時,按照事先接到的一個名為『八分鍾速配』網站的電子郵件的通知,記者來到哈市南崗區貴新街的一家酒吧參加相親。
19時,游戲開始。記者與7位男士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號碼分別坐在8位女士的前面。隨著每隔8分鍾的一次鈴響,陌生男女便會一起站起來變換座位,按照事先抽取的號碼尋找下一個交談伙伴。在這期間,記者看見大部分參會的男女都在約會卡上的心儀號碼上打了勾。如果對方也有此意,第二天就能收到主辦方電子郵件的通知,從而進入更深層次的了解。
64分鍾之後是游戲環節。這時,如果哪位男士或女士有了自己心儀的目標,就可以直接通過在場的紅娘傳遞紙條,紅娘征得對方同意後,兩人就可以在現場繼續交往。但是,參加這個環節的前提是要在該酒吧內消費至少50元以上。然而,記者在上衛生間的時候偶然發現,服務員給參加聚會的人拿的酒水價格表是特制的,其中每樣酒水和小食品的價格都要高出普通價格表五到八元。據了解,現在很多網絡交友俱樂部在舉辦活動的時候都會采用提高價格的辦法來謀取利潤。
這種『八分鍾速配』是否真的可以找到知心愛人?『如果把它當成一場游戲,可能非常好玩。但將一生的幸福寄托在八分鍾上,則有些隨意甚至荒唐。你憑什麼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對一個人做出判斷?如果你想尋找的是一個長久相伴的人,最好別把這種游戲式的相親太放在心上。』參加聚會後頗有感觸的周先生告訴記者。
有關人士
參加俱樂部要慎重
『單身俱樂部』的出現,也許是順應人們相親觀念的改變而出現的一種潮流產物,那應該怎樣看待它?市民在參加此類俱樂部時應采取什麼樣的手段來進行自我保護呢?
據哈市公安局一位負責人介紹,如果『單身俱樂部』經過有關部門審批手續齊全的話,那它就無可厚非。但是,『單身俱樂部』依靠舞會和茶座的門票收益存活,對它們來說,客戶越多越好,這樣經營者對活動的參加者常常缺乏身份考核的動力,參加者自然魚目混珠,泥沙俱下。除了單身者,還可能混入許多婚姻內的或者婚姻關系尚未解除的男女,這樣『單身俱樂部』中就會經常出現假單身者,他們常常會對那些真正的單身者構成傷害。『即使「單身俱樂部」對單身者的身份認真鑒定,但是對單身者的經濟、職務、學歷、家境狀況的考核也不可能深入,一般都以本人提供為准,無法避免其中的虛假成分。這樣有可能給單身者交友帶來風險。』該負責人說,『所以參加此類俱樂部一定要謹慎,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對對方的身份一定要經過認真的核實,避免悲劇的發生。』
黑龍江承成律師事務所主任薛長柱律師告訴記者,首先應該考慮到像單身俱樂部這樣的婚介機構是否是合法的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否能達到要求,如果這兩點都不合格的話,出現意外就是婚介機構的過錯,婚介機構就應該負擔過錯責任。『市民也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參加任何一個服務機構之前都應考查該機構及服務人員是否有相應的資質,所提供的諮詢是否有安全性等等。』薛長柱說,『另外,在和陌生異性結識以後,也要有相應的保護意識,比如與對方見面的時間、地點,都要經過考慮後再決定,以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歸根到底就是不要輕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