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選擇這份工作就意味著放棄婚姻生活:SOS兒童村的媽媽們
2006-06-11 14:47:0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姜宏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1日電 國際SOS兒童村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的兒童福利機構,第一所兒童村1949年成立於奧地利,是由奧地利孤兒赫爾曼·格邁納爾博士創立,其宗旨是撫養社會上的健康孤兒。1984年,中國開始接納此事。目前全國共有9所兒童村。齊齊哈爾兒童村於1991年建設,1992年舉行開村典禮。全村共有15個家庭,每個家庭有一名媽媽。成為媽媽要有兩個條件:首先媽媽要愛孩子;其次工作期間不能結婚。6日傍晚,記者走進了兒童村,聆聽了媽媽們的故事。

  1號家庭李麗萍:我沒苦自己

  50歲的李大姐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慈祥、和藹、善良,和別的母親不一樣的是,背過早地駝了,這也難怪,在大姐的背上,15個孩子逐漸長大,能不駝嗎?

  李大姐老家在泰來縣農村,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母親早亡,她從小在老姨家長大。

  1975年,19歲的李麗萍高中畢業回了泰來縣農村的老家,當時在當地,高中畢業已經是很高的學歷了,俊美的姑娘加上高學歷,對當地的小伙子是極大的吸引也是極大的打擊,高不可攀,是小伙子們當時對李麗萍的評價。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大膽青年敢於向李麗萍表白,可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心氣高傲的李麗萍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始終獨身的李麗萍後來有個機會來到了齊齊哈爾市,在一家醫院的藥劑室做了臨時工。環境變了,周圍人的素質高了,李麗萍以為到了收獲愛情的季節了。然而,她錯了,那個令她不可企及的城市戶口一次次地將她擋在了愛情的大門外。

  到醫院工作不久,熟悉的同事們開始熱心為李麗萍穿針引線,可是,看了一個又一個,都沒成,『條件好的嫌我沒城市戶口,條件不好的我看不上。』在拒絕與被拒絕中,李麗萍不知不覺中過了30歲。

  李麗萍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別人,這讓把她從小拉扯大的老姨很生氣,在又一次回絕了老姨很看中的一個小伙子後,一向寵愛李麗萍的老姨終於忍不住發火了:『天底下就你是個人?別人就不是人了?你有什麼條件挑三揀四的?』李麗萍無語,她知道老姨是急著在有生之年給她成個家,可是自己又不想將就婚姻,不想隨隨便便找個人過日子。李麗萍的單身生活始終因為『高不成低不就』而延續著,『紅塵與我無緣!』漸漸地,李麗萍覺得,獨身生活也不錯。她甚至想到了出家,但覺得出家人的約束太多,還和社會脫離,就想過一種『變相出家』的生活。

  1991年,齊齊哈爾SOS兒童村組建當初,面向社會召集媽媽,要求獨身且愛孩子。李麗萍得知消息後就讓表妹幫著打聽,可是表妹騙她說:『人家不要沒有本市戶口的。』就這樣,李麗萍第一次當媽媽的願望落空了。

  1994年的一天晚上,正在吃晚飯的李麗萍看到電視臺又播出了SOS村招聘媽媽的啟事。這次她親自報名,條件還真合格了。當她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家人時,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尤其是年邁的老姨,反對的同時常常自責,說自己沒照顧好孩子,沒給孩子成上家,都是自己的錯。老姨這樣自責,讓李麗萍也非常內疚———老姨把自己帶大,自己還讓老人操心。

  在農村老家的大哥得知消息後趕了過來勸說妹妹,可是妹妹已經打定了主意,誰勸也不行。『母親去世時都沒哭的大哥,知道我去兒童村時卻哭了。』回首往事,李麗萍依舊很傷感,自己的決定傷害了一家人。

  更讓李麗萍無法接受的是,老家的人不理解。她到兒童村工作後,回家探親,鄉親們就問她:『你乾啥這麼苦自己啊?』李麗萍就反問他們:『我苦什麼啊?你看我多快樂!』鄉親不信,搖著頭走了。後來有個老鄉生病了,到齊齊哈爾找李麗萍幫著找醫生看病,李麗萍就找機會把老鄉領到兒童村自己的家裡看看,老鄉看過之後,帶著羡慕回了老家。

  如今,李麗萍已經撫養了15個孤兒,目前在家中生活的有6人。大兒子大女兒等幾個大孩子已經長大離村了,逢年過節,是李麗萍收獲親情最集中的時候。兒女們從天南地北打來電話,問候媽媽。今年的母親節一大早,四兒子方維寶從山東打來長途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媽,我想你了!』說得媽媽李麗萍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3號家庭韓春梅:媽媽的典范

  在兒童村,3號家庭母親韓春梅是一位美麗大方的鶴城姑娘,別看她只有42歲,可是『頭銜』最多:母親、婆婆、岳母、奶奶。在她的電腦屏幕上有一張可愛的嬰兒照片,韓春梅驕傲地說:『這是我大孫子!』

  如果說別人與愛情擦肩而過還可以相信的話,那麼韓春梅也是同樣的原因導致獨身就有些不能讓人相信了,開朗、美麗、大方、善解人意的城市姑娘怎麼會沒有自己的愛情?而事實上,她偏偏就遺失了愛情。

  提起過去,韓春梅不願意多說:『高不成低不就,婚姻就錯過了!』一句話,概括了青春往事。韓春梅父母早亡,4個姐姐把她帶大。來兒童村之前,她在蔬菜經銷部工作,合同制工人。當年,找對象的標准就是要找國營、集體的,認為那樣生活纔有保障。韓春梅也是這樣想的,這樣的標准讓她錯過了婚嫁的最佳年齡,26歲,在當時也算大齡青年了,對婚姻也不再抱有希望了。但對家庭有一種特殊的渴望,尤其是喜歡孩子。她常常幻想,如果老了那一天,一大群孩子圍繞在自己身邊那該多好啊!

  所以當她看到兒童村招聘媽媽時,就毅然決然地報了名,不顧4個姐姐的輪番勸說。住在同寢室的姐妹們也不看好這件事,認為韓春梅風風火火的性格帶不好孩子,因為她自己還像個孩子呢。韓春梅不信這些,她決心要乾出個樣子給大家看看。

  1991年8月,作為第一批媽媽,韓春梅接受了嚴格的培訓,織毛衣、做棉衣棉褲、被褥,從一個嬌嬌女突然變成了要照顧一群孩子的媽媽,這對未婚的韓春梅而言有些難度,但她咬著牙堅持過來,並且做得很好。1992年2月19日,第一批8個孩子走進家門,韓春梅至今記得是商闖、商帥兄弟叫的第一聲『媽媽』,這一聲媽媽緊緊地拴住了韓春梅的心,讓她徹底安下心來做一輩子孤兒的媽媽。

  韓春梅認為,長子在家庭中是榜樣,如果長子有出息,會給身下的弟弟妹妹很好的教育作用。提起大兒子,韓春梅一臉的驕傲,『我大兒子現在是個人民警察,都成家了,我兒媳婦非常漂亮,大孫子可招人稀罕了!』那是在1992年兒童村成立不久,在訥河市福利院長大的烈士之子高祥作為優秀少先隊員來到兒童村參觀,高祥非常喜歡兒童村。當年8月,兒童村決定把高祥接來,就派韓春梅去接。在回來的路上,13歲的高祥貼在韓春梅的耳邊悄悄地叫了一聲媽媽。

  可能是烈士之後,高祥正直、單純、善良,因為年齡最大,成了家中的長子。韓春梅時時告誡高祥:『你是大哥,要懂得照顧弟弟妹妹,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高祥認真地記住了媽媽的話,此後的生活中,處處照顧弟弟妹妹。高祥自己也很要強,長大後,在嫩江縣公安局工作,成了一名人民警察。

  2002年5月4日,高祥結婚,兒媳婦給韓春梅戴花,甜甜地叫了一聲:『媽!』『我當時樂得都忘了給紅包,司儀提醒我說,別光顧樂啊,給紅包啊?』後來兒媳婦生孩子,滿月後韓春梅就給接了過來照顧,一直照顧了兩個月。

  韓春梅對孩子滿腔的愛,孩子們也用行動回報母親:繼高祥成為人民警察之後,她的另一個兒子高成考取了公安大學;大女兒獲得過全國書畫大賽銀獎;二女兒連續獲得過區文明少年稱號;三兒子、四兒子分別在全國少年書法大賽上獲銀獎和佳作獎;她們的家庭也是齊齊哈爾市優秀家庭;她本人被國際SOS兒童村組織主席海爾姆特·庫廷先生稱為『世界兒童村媽媽的典范』。

  7號家庭春曉:愧對老父一聲嘆

  7號家庭母親春曉(化名),42歲,老家在齊齊哈爾市郊,來兒童村之前在糖酒公司工作。她來村15年,帶了16個孩子。

  春曉有過三個月的短暫婚史,因為對婚姻的傷心、對家庭的渴望、對孩子的喜愛,她選擇了兒童村。春曉坦誠地說:『當時我也不想一輩子就在這裡,因為當時簽的是4年的合同,4年後可以自由地離去。當時自己剛離婚,心情不好,就想先在這裡待4年,然後再考慮去留。』

  1998年,春曉和丈夫結了婚,因為年輕,處理不好家庭問題,自己的個性又很強,婚姻只維持了3個月。這次失敗的婚姻對春曉的打擊很大,在此後的兩三年裡,春曉的心情都不好。正在這時,知道了兒童村要組建並向社會公開招聘媽媽,春曉就瞞著父母報了名。就連隨村裡去天津兒童村實習的事,也沒告訴家人。她知道父母不會同意,只能『先斬後奏』。在1992年的春節。因為要照顧孩子,春曉沒有回家,父母就打電話詢問,春曉婉轉地說了自己的決定。看到女兒都已經決定了,父母雖然不同意,但是也沒辦法。

  1992年5月,春曉帶著6個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在送她們走時,父親坐在村口的井臺邊,流著淚勸說春曉辭了這份工作。看著眼前6個孩子6雙渴望的眼睛,春曉只能狠心拒絕了父親。說服不了女兒,父親長長地嘆了一聲:『唉,你實在想乾,就好好乾吧!』坐上回城的客車,春曉看見車下的父親頭發白了許多,在車輛揚起的灰塵中不斷地向自己招手,春曉的淚水奪眶而出,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向父親道歉。

  轉眼到了當年的端午節。大清早,門衛通知春曉,門口有人找她。春曉跑到門口一看,是父親!父親一大早趕了幾十裡山路,給她和孩子送來大米、白面、豬肉,還有一把帶著露水的艾蒿和家鄉野地裡不知名的野花。父愛無聲啊,春曉再也控制不住,抱著父親大哭起來。

  父親沒吃飯就走了,還要趕回去上班。春曉擦乾眼淚,用父親送來的白面和豬肉,給孩子們包餃子。看著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春曉一個餃子也吃不下,父親的白發和嘆息她無法忘記。

  2003年,父親去世了。春曉說:『我給父親的傷害太大了,否則,父親不能這麼早就過世。』

  而今,已經73歲的老母親怕麻煩女兒,一直不肯來這裡居住。春曉也不是沒想過離開。1993年,她趁著假期,到桂林托人找了一份新工作,所以超假8天她還沒有回去上班。其實,她在新單位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家裡的孩子們,上街看到玉制的小飾物,就十幾件地買。同事們好奇,問她買這麼多乾什麼。春曉就說,給兒子買的,我的兒子多。大家看她這麼小的年齡,都沒當真。

  一天,春曉在新單位接到一個電話,剛接起來,聽筒裡傳來了一個孩子的哭聲:『媽———』這是小兒子海豹的聲音。海豹告訴她,他想媽媽,得病了,吃不下東西。春曉的決心立即瓦解了,當即不辭而別,從桂林趕回齊齊哈爾。她突然離去,讓給她介紹工作的人很不滿,春曉就通過長途電話向單位的領導解釋。領導知道了這樣的情況後,原諒了她,對她非常敬佩。後來,領導還給孩子們郵來不少童裝。

  8號家庭曹婷:走出大山,錯過姻緣

  曹婷,來自密山市的一個山村,42歲,以前她是一名民辦教師。

  曹婷的婚事同樣遭遇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作為一名民辦教師,在農村是人人羡慕的職業,可是要想轉乾非常難。在別人給介紹的眾多人選中,有一個人給曹婷的印象很好。那人也是一位教師,但是家在山溝裡。一方不想嫁進山溝,一方不想走出山溝,在交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曹婷痛苦地提出了分手。直到現在,男方還時不時到曹婷家去看望曹婷的母親。

  隨著年齡的增大,原來踏破門檻的介紹人越來越少了,曹婷也就不再渴望婚姻。『到了26歲的時候,我就徹底不想再找了!』曹婷說。

  1993年12月,已經28歲的曹婷看到了電視臺播出的一期節目《愛的絕唱》,說的就是兒童村的故事。故事讓曹婷很感動,她決定也做一名孤兒的媽媽。於是,她就給兒童村寫了一封信,不久得到了兒童村的回復。這些她都是背著家人做的。可是,沒幾天,兒童村又給她發來一封電報,因為當時村裡來電報都是通過廣播喇叭找人,曹婷的家人知道了這件事。

  當時,曹婷的父親不在了,母親就把在外地工作的大哥大嫂叫回來商量。好在大哥比較開明,同意了曹婷的主張。

  來到兒童村,曹婷成了8號家庭的媽媽,也成了8個孩子的媽媽。還是大姑娘的曹婷不好意思讓孩子們叫自己媽媽,就讓孩子們叫自己『姨』。兩年後,當7歲的『老兒子』張樂甜甜地叫她媽媽時,她忽然間感覺這個稱呼是那樣的甜蜜。

  因為孩子多,有時候孩子生病都能『撞車』。2000年夏天,七兒子突然得了闌尾炎,連夜手術,曹婷一直陪護在床邊。當夜,兒子金有生病了,住進了另一家醫院。曹婷兩個醫院間來回跑,一夜沒睡。第二天,別人都說是晴天,可曹婷堅持說是陰天。後來一檢查,是曹婷的眼睛出了問題。

  這些年,曹婷培養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學,有的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可是曹婷說,她最苦惱的還是教育問題。孩子們的獨特經歷,使得他們的逆反心理更重,心理也更敏感。有時候,教育越嚴,孩子越不聽話。有一個女兒不聽話,晚上越是不讓她出去玩,她偏要出去,有時候跳窗戶也要出去。母女倆的關系很緊張,女兒甚至兩年不和她說話,進進出出對媽媽視而不見。

  看著媽媽著急上火,二兒子主動當起了調解人的角色,他常常去妹妹的房間勸說妹妹。一來二去,妹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地和媽媽好起來。中午放學,還要騎自行車回家看看媽媽,給媽媽買一些好吃的。而今,這位在外地上大學的女兒每次回家,都要領妹妹出去玩。一次,她躺在媽媽的懷裡問媽媽:『我要是成家了,你希望我離你近點兒還是遠點兒?』媽媽說:『離遠點兒吧,近了你們要是吵架我還得操心。』女兒說:『不行,離遠了我怎麼照顧你?』一句話說得媽媽心裡熱乎乎的。

  14號家庭邵成榮:愛情路上不用心14號家庭母親邵成榮今年48歲,來自內蒙古的海拉爾市,高中畢業,修過路、挖過河,還做過人口普查工作。

  邵成榮認為自己沒有結婚是因為個性散漫,不願意受到家庭的約束。

  1992年,兒童村到海拉爾招孩子,問當地民政部門,有沒有適合當媽媽的人選。當地的領導就想到了已經34歲還沒成家的邵成榮。邵成榮了解了相關的要求後,二話沒說就同意了。當時她也是瞞著家人的。

  當年,邵成榮到兒童村要撫養8個孩子,大的14歲,小的只有4個月。4個月的小兒子被送來那天正好是聖誕節,還沒有名字,領導讓邵成榮給取個名字,姓隨邵成榮。邵成榮就給小兒子取名邵天佑,希望這個苦命的孩子能得到上天的保佑。當時這個小兒子眼屎多,舌苔厚,嘴脣乾巴巴,整天哭鬧不停。邵成榮夜夜不脫衣服看護小家伙,在她幾個月的精心看護下,小家伙的臉色越來越紅潤,漸漸地恢復了健康。

  邵成榮在愛情上不用心,可是在孩子們身上卻格外用心。

  突然多了8個孩子,邵成榮忙得腳打後腦勺,要給每個孩子織兩件毛衣一條毛褲,一人一套棉衣棉褲,每天中午要4菜一湯。只有到了深夜,她纔有機會休息一會兒。看著孩子們睡得香甜的笑臉,邵成榮也忘記了一天的疲勞。

  最讓邵成榮犯愁的是,孩子們上學的多,家長會都『撞』在一起。2002年,家裡的孩子兩個上中學,4個上小學,家長會都趕在了一天。邵成榮從早晨跑到晚上,為了每個孩子的家長會都能參加,不讓孩子失望,邵成榮就提前趕到學校,單獨找老師談,然後趕往另一個孩子的學校,還要找老師談。有的老師能夠理解,有的老師不理解,認為邵成榮『挺特』,難免要說幾句不好聽的話。為了孩子,邵成榮陪著笑臉聽著。

  15年來,邵成榮一共帶過12個孩子,其中4個已經離村了,大兒子在呼倫貝爾一家電視臺,大女兒幼師畢業後到廣東教學,還有兩個女兒在外地求學。年節一到,家裡的電話會接連響起來,兒女們隔著千山萬水問候他們心中最可愛的媽媽。

  如今回首往事,邵成榮沒有後悔:『錯過了愛情,收獲了這麼多的親情,我比普通的母親還幸福!』金有最喜歡和曹婷媽媽賽車。

  乖巧的小兒子喜歡親春曉媽媽。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