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電 記者從市旅游局獲悉,在哈爾濱市已確認的一百餘處『紅色』遺跡中,缺乏有效保護和管理或已被拆除的革命遺址達94處,佔總數近8成,有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對能夠找到的『紅色』遺址進行發掘和保護。
據了解,哈爾濱市是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第一站,革命遺址非常豐富。作為東北解放最早的城市,哈爾濱曾湧現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這裡有抗聯遺址41處,至今哈爾濱市仍有很多街道和縣城都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一曼街、兆麟街、尚志市等,這裡還有被稱為中國土改第一村的元寶村。
去年,為配合國家推出的『紅色旅游』活動,旅游部門對哈爾濱市『紅色』遺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摸底,並整理出了一份紅色遺址名錄,包括愛國運動舊址、抗聯紀念地、領袖工作及生活紀念地等9大類。統計顯示,目前保存完好,具備一定規模,並已對外接待游客的有26處;遺址尚存但缺乏有效保護和管理,沒有對外開放的有49處,包括周恩來早期在哈居住地、趙一曼被捕後的療養處舊址、城高子炸車案舊址等。
記者按『紅色』遺址名錄標注的地址,試圖尋找『護送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送站』、『陳潭秋被捕地』、『趙尚志養傷處』、『李兆麟將軍遇難地』等遺址遺跡,由於很多舊址沒有標記,難以找到,有的遺址已被拆除。據統計,無明顯標志或已被拆除的革命遺址達45處。
東北烈士紀念館研究部主任、曾參與紅色旅游遺址發掘整理工作的李雲橋說,紅色遺址是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通過這些遺址遺跡可以將革命歷史知識、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潛移默化地傳輸給廣大青少年,紅色遺址的『丟失』是無法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