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電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起步實施年,是哈大齊工業走廊框架的構築年,是創建2007環保模范城的攻堅年,更是為2009年大冬會夯實基礎之年……2006,擺在城市建設者面前的,是要呈獻給市民一個宜居之城!
冰城建設渴望站在更高端
過去5年,城市建設大步邁進:二環快速乾道竣工通車、磨盤山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實現零的突破、太陽島重現往日風采、城市環境舊貌換新顏、『兩岸繁榮』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真切地感受著哈爾濱城市建設的成果。
回眸『十五』,城建大項目處處鼓舞人心;展望『十一五』,完成城建大提速,還將面對重重考驗:
在14個副省級城市城建固定資產投資對比坐標系中,近年城建推進力度不斷加大的哈爾濱,多項城建設施主要指標仍排名在後,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支橕力尚顯不足。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加速提昇城市設施功能迫在眉睫。
城區版圖擴張,市區佔地由原來的1660平方公裡增至4272平方公裡。一江兩岸發展格局急需大環路支橕和跨江通道聯絡;老城區內『斷頭路』和『卡脖路』更亟待與城市交通體系貫通。
城建人民建議征集活動中,7000餘條建議表達廣大市民加快城市發展的迫切意願:馬家溝能否清水長流?何家溝何時纔能治理?特別是街頭巷尾、宅前樓後遺留的各種路中杆體、棚戶和廢棄建築設施,廣大市民熱盼早日『清根』;『馬路拉鎖』、殘土沿街撒落和拖期竣工等問題,仍影響著城市環境和群眾生活……
8區所轄38個鎮、382個行政村,農民棲身的土草房還有3020萬平方米,自來水、村間道路、路燈與排水等市政設施亟待大范圍覆蓋。
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如何運用新的城建理念與思路加快城市建設,成為目前哈爾濱市城市建設必須回答的課題。
百姓利益為先畫就城建藍圖
『依靠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快基礎性、先導性和資源開發性的大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昇城市載體功能,使哈爾濱成為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在市委第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這樣指出。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發展取向,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空間布局,加強環境保護,加快實施都市圈、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環境建設。』———在市人大第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忠信這樣要求。
『十一五』規劃藍圖審慎推出———未來5年,『跨越』將成為哈爾濱城市建設發展的主題詞。環網相聯、快捷暢通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高起點、超前性的城市公用保障體系健全完善,『水清、地綠、天藍』的良好生態環境成果逐步顯現,城市獨有的歐陸特色風格進一步延展,環境整治的重點向貼近群眾生活的區域繼續延伸……
2006年城建項目應運而生———以啟動三環路,實施軌道交通一號線、機場路迎賓線、何家溝生態線、群力新區開發線、沿江風景線、兆麟街區景觀線,建設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松北大道立交橋、學府路立交橋等10座橋,新建改造公濱路等100條道路(『一環六線十橋百路』)為重點,全面實施路橋建設、生態治理、環境整治、特色提昇、村鎮示范、住宅建設等六大工程。
實施千餘項目為城市增靚色
路橋建設,打造『暢通哈爾濱』———環繞8個行政區的三環路工程將適時年內多點啟動,整體工程5年完成;軌道交通,年內完成部分站捨和隧道建設試點工程,現代化城市立體交通新格局指日可待;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等10座橋梁建設工程同步實施;通『卡脖路』,連『斷頭路』,實施達標街路建設,促使老城區路網全面昇級。推進開發區及哈東、哈西、群力、松北、呼蘭等工業園區和新城區路網體系建設,為哈爾濱市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發揮牽動作用創造條件。
環保治理,打造『生態哈爾濱』———按照『治污、增綠、淨水』思路,創造和諧、健康人居環境。道裡集中供熱三期、文昌污水處理三期、松北垃圾焚燒發電處理等32項治污工程,將有效遏制城市污染。啟動何家溝生態線『清水河』建設,力爭3年後再現兩岸自然生態風光。敷設西泉眼水庫輸水管線,建設工農水庫,增加城市備用水源,確保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城市內河清水長流。完成磨盤山供水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年末讓磨盤山原始森林之水流入市區千家萬戶。
綜合整治,打造『靚麗哈爾濱』———整治機場路出城口迎賓線環境,建成景致宜人的迎賓大道。清除長期佔道的遺留建築設施,優化街路和居住環境。連片整修改造一批早期開發的居民小區,形成一批滿足群眾需求的景觀庭院。改造社區周邊市政土路、背街巷道,提高步道鋪裝質量,為無燈街安裝路燈,方便群眾出行。全年新增百座公廁,緩解入廁難。
延展特色,打造『魅力哈爾濱』———實施索菲亞廣場改擴建,闢建兆麟街區景觀線,將兆麟街區建成與中央大街互為補充,歷史文脈清晰、多種業態兼容、建築特色突出的中央商務區和公眾活動區。結合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截流,將沿江地區建成水域景觀壯闊、園林特色秀美、文化內涵豐厚的濱水風景線。將軌道交通一期工程站捨建成風格各異的建築小品。適度布設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名人、古今詩文等雕塑與設施,增強城市建設發展的現代意義和歷史厚重感。
住宅建設,打造『人居哈爾濱』———全年住宅建設規模920萬平方米,竣工420萬平方米。積極推進住宅建設布局向群力新區傾斜,向江北新城區、三環路輻射區、內河資源區等區域發展。優化住宅供應結構,加大經濟適用中小戶型的普通住宅建設比重,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居住需求。
示范村鎮建設,打造城鄉協調發展的哈爾濱———以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為重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建設10個具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典范的示范村及20個具有小城鎮典范的示范鎮。建設30個環境達標村,村容村貌達到文明整潔標准。
千個單體工程項目,將在大江南北、新老城區拉開實施『十一五』規劃藍圖的序幕。伴隨著城市發展強勁的步伐,哈爾濱將以宜居之城的建設成果,書寫著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