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3000人爭1000崗位是假象 黑龍江『三支』崗位缺300人
2006-06-14 06:09: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慶成 吳宏林 王妮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4日電 12日,我省『三支一扶』錄取工作全部完成。我省『三支一扶』活動為應屆畢業大學生提供了1100個崗位,報名階段有3100多名大學生踴躍報名。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最終到確認現場確認的只剩下700多人,300多崗位出現了空缺。

  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2006年,我省大中專畢業生近17萬人,與2005年相比,增幅達14.04%。專科以上畢業生14萬餘人,其中研究生10758人,本科畢業生近8萬人,高職高專畢業生5萬多人。

  自2003年以來,我省離校時尚未找到崗位的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預計今年我省將有3萬名畢業生在離校時找不到工作。

  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三支一扶』成為國家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可為什麼會出現300多崗位空缺的情況呢?

  畢業生:待遇低期滿找工作更難

  

  一些畢業生沒有參加『三支一扶』確認,是認為這個崗位的待遇不高、兩年之後的工作不確定。

  楊連宇是佳木斯大學醫學整形專業的畢業生。他起初報了『支醫』的崗位,但最終選擇了放棄。他說:『報名後我纔知道每個月的補助是600元。讀完大學,花了家裡那麼多錢,每個月就拿600元錢,感覺對不住家人,就放棄了。』楊連宇認為,雖然剛畢業,在大城市生活較困難,但總可以慢慢地找尋發展的機會。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劉某表示,學校向他們這些畢業生詳細介紹過關於『三支一扶』的具體措施,但是她不想去。她說,『三支一扶』服務期就兩年,那兩年之後怎麼辦,到那時侯畢業生就更多了,工作就更難找了。中文系的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選擇多,各級公務員考試提供的職位大多數也與中文有關。畢業後,她會憑借自己的專業優勢,參加公務員考試。

  家在七臺河農村的應屆大專畢業生劉霞在網上報名『三支一扶』後,沒有到確認現場確認。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她從去年底就開始找工作,但因性別原因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工作太難找了。可我真的很矛盾,報名吧,自己好不容易從農村考出來了,就這樣回農村有些不甘心;不報名吧,又怕找不到工作。』她和家人商量後,報了離家比較近的一個『支農』崗位。但報名後,劉霞就後悔了,就業是一輩子的事兒,現在回農村了,也許就很難再從農村出來了,還不如一直留在城市,邊工作邊找尋『希望』。『如果畢業不能馬上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先找個臨時的工作。畢竟是在城市,找工作的機會多。』

  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律系的學生李超群對現在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十分清楚,但是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是他的基本就業原則,而『三支一扶』提供的崗位沒有適合他理想的。『如果現在在大城市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寧可在市裡的某個律師事務所做一名辦事員,也不願意到農村工作,只有這樣纔會最終實現我的夢想。』學校:大學生現在更『務實』

  

  哈爾濱理工大學招生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周長群介紹說,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式仍很嚴峻。全社會總體的就業形勢是勞動力供大於求。今年的畢業生人數比去年多8萬。畢業生就業存在著地域性不均衡的矛盾,東部人纔多,中部和西部卻缺少人纔,大城市畢業生飽和,農村嚴重缺少高學歷的畢業生。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有關部門對畢業生變『抬』、『舉』為『托』、『扶』,實行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基層就業,先後實施了『援西部』、『三支一扶』等計劃,希望通過這些做法調配畢業生地域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現在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已變得更加『務實』。大學生選擇工作時,更看重是否有可發揮自身優勢的空間,並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個人理想規劃自己的就業路,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環境。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