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本欲奔阿城 上億只山東蜜蜂在哈爾濱流連采蜜
2006-06-14 10:23: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丹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動力區植物園附近的山東養蜂人正在蜂箱前工作。

 蜜蜂采蜜。

  東北網6月14日電 這裡空氣質量好,樹多花也多

  凡是讀過楊朔散文《荔枝蜜》的人,想必對蜜蜂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只可惜身居都市,很少有機會與蜜蜂更多接觸。近日,在哈爾濱市道裡、道外、動力的城區周邊地帶,經常能看到成群的蜜蜂在辛勤采蜜,這種山區林間的特色景觀在城市中出現,令市民格外新奇。

  記者與養蜂人攀談得知,他們來自山東菏澤,有20多人,一年四季奔走各地放蜂。不久前途經哈市,發現這裡空氣質量好,樹多花也多,蜜源特別理想。因此,不待養蜂人商量,運來的1億多只蜜蜂就已經迫不及待飛出,四下采蜜了。

  聽到這一喜訊,養蜂人爭先恐後趕來

  董書超是這群山東養蜂人的『頭兒』,今年30歲,全家人在五六年前開始養蜂,每年都在四川、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地『放蜂』。4月以後,山東等地過了花季,而6至9月,正值黑龍江花期,5月中旬他便租了一臺大貨車,將每箱約5萬只、共200箱近千萬只蜜蜂裝進蜂箱運到黑龍江。聽說阿城小嶺山上椴樹、向日葵花特別多,本打算去那裡『放蜂』。不想當車路過哈爾濱時,他看到街上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心情非常激動。為了試探蜜蜂是否興奮、沾花,他將一個蜂箱打開,幾萬只蜜蜂一窩蜂飛出。按規律,如果采到蜜,蜜蜂就會掉進蜂箱,沒采到蜜就飛進蜂箱。結果,不一會兒就見剛纔飛出的幾萬只蜜蜂全部都采到蜜,顯示出興奮狀態接連墜落蜂箱。他迅速將這一喜訊告訴養蜂老鄉,大家都爭先恐後趕到哈爾濱來『放蜂』。

  蜜蜂采回的雜花蜜,一個蜂箱每天能接十幾斤

  昨日,記者在動力區植物園附近看到,在一條輔路上,一個簡易大棚外放著20多個蜂箱。剛一靠近,就見到三五成群的蜜蜂進進出出,飛來飛去,一片繁忙景象。養蜂人小心翼翼地揭開一個木頭蜂箱,箱裡隔著一排板,每塊板上滿是蜜蜂,蠕蠕地爬著。每個蜂箱下都有一個桶,裡面裝的全是新鮮的蜂蜜。女養蜂人告訴記者,她每天並不用開關蜂箱,一早蜜蜂就飛出采蜜,天黑纔回來,每天都不辭辛苦飛出飛回幾十趟。蜜蜂除了采擷花粉外,也采楊樹、柳樹的芽粉以及景觀花卉上的花粉。『蜂王』最多可以活3年,而『工蜂』最多只能活6個月。為了防止蜜蜂誤蜇了城裡人,她每天都適當給蜜蜂喂一些帶鹽分的食物。現在,蜜蜂采回的香甜雜花蜜,一個蜂箱每天能接十幾斤。

  養蜂人生活相當艱苦。由於養蜂的特殊性,還要趕花期,所以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停留太久,只能搭個簡易帳篷居住,風吹雨淋,日曬蚊叮,每日三餐都不定時,但他們都很樂觀。董書超告訴記者,每當看到蜜蜂辛勤地采蜜,使人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他自豪地透露:最多一年,他養的100萬只蜜蜂,釀出了近1噸的蜂蜜。

  蜜蜂采蜜的同時,也給植物授粉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家劉曉東介紹:蜜蜂在采蜜的同時,也起到給植物授粉的作用,對於樹木和花草的成長及自然散播有促進作用。由於蜂箱停留在人員相對稀疏的地帶,成群的蜜蜂對路人不會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過去,哈爾濱市沒有在城區駐留的養蜂人,蜜蜂也沒大面積成群出現過。今年成千上萬群蜜蜂在市區采蜜的景象更是少見。因為有的植物不能自發授粉,必須通過其他途徑,如風媒、蟲媒。而被蜜蜂授粉的植物,長出的花朵顏色會格外奪目,枝繁葉茂。凡是被蜜蜂采蜜的植物也都能得到授粉。因此,市民看到成群結隊的蜜蜂時,一定要愛護,不要害怕,更不要用拍打的方式驅趕,以免讓蜜蜂誤認為遭到攻擊。蜜蜂是不會主動蜇人的。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