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讓創新為『祖國的銀色支柱』增輝——記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濤
2006-06-16 13:48: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濤近照

  東北網6月16日電 題:讓創新為『祖國的銀色支柱』增輝——記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濤

    記者 高長利

  王濤,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輕)副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25項,現為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全國有色金屬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東輕是我國第一個鋁鎂合金加工企業,被盛譽為『祖國的銀色支柱』。20餘年來,王濤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在鋁合金的新合金、新狀態、新工藝等研究方面不斷創新,為祖國科技的騰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讓創新為「祖國的銀色支柱」增輝』,這是王濤心中永不泯滅的夢想。

  在科研道路上他像合金一樣堅韌

  盡管今年纔44歲的王濤看起來很有精神頭,可東輕的員工們卻說,『王總太操勞了,沒日沒夜的撲在科研上,年紀輕輕的,頭發就白了一大片』。從1984年參加工作算起,在22年的時間裡,王濤已累計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25項,其中18項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多麼值得驕傲的成績!22年科研路上的不懈奮斗,結出了累累碩果。

  『這些成績的取得應該歸功於東輕的培養,是東輕這個「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一大批科技人員。如果說我做了一點什麼,出了一點成績,那也是東輕所有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共同奮斗,協作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我個人沒有什麼可值得宣傳的。』謙虛的王濤將成績歸功於東輕團隊。

  1984年,王濤從東北工學院畢業後,來到東北輕合金加工廠技術處工作,負責產品生產工藝控制,產品標准化、ISO/TC79/SC6.2國內技術歸口工作,並開始投入到鋁合金產品的新合金、新狀態、新工藝的研制工作中。期間,他一直堅持深入生產現場,對典型工藝進行跟蹤學習,對每一個自己負責的項目都親身操作,很快他就掌握了大量的科學數據,為日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之前,作為汽車空調器的關鍵材料和部件——鋁和鋁合金口琴管一直依賴進口,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高等級汽車工業的發展。為解決這一現狀,實現產品的國產化,東輕成立了專門的課題小組。作為課題組成員的王濤與其他成員一起,針對鋁合金口琴管的特點,對模具設計及制造進行了極為認真的研究,特別對生產工藝、表面質量、尺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技術攻關。歷經三年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解決了鋁及鋁合金口琴管工業大生產的化學成分調整和控制技術,加工工藝參數的控制技術,提高熔體純潔度技術,連續擠壓技術,硬質合金模具制造技術,口琴管的充氣及大壓檢漏技術等9大技術關鍵,使鋁及鋁合金口琴管的生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成果改變了我國汽車空調在高質量口琴管方面完成依賴進口的局面,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研制鋁及鋁合金口琴管的同時,王濤還參與了鋁合金復合箔的後期研制工作。鋁合金復合箔是制造汽車空調器等熱交換器散熱翅片的關鍵原材料,由於此前相關課題在國內一直沒有開展,因此,國內的鋁合金復合箔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王濤與課題組的其他成員密切合作,精心設計和研究,在熔鑄工藝、熱軋工藝和冷軋、剪切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攻關試驗,最終攻克了復合箔生產的13項技術難題,使東輕生產的復合箔實物質量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92年,某工程研究院提出選用一種超高強鋁合金作為新一代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設想,並委托東輕研制。王濤憑借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解決了鋁合金材料生產中化合金成分、高溫均勻化等諸多關鍵技術難題,使研制工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98年完成了該課題的攻關試制任務,實物質量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滿足了試驗樣機在設計上對鋁材的要求,填補了國內超高強度鋁合金的空白。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同時,王濤撰寫了《鋁合金材料發展現狀》、《出口鋁箔毛料熱軋溫度與退火晶粒度關系研究》等10餘篇專業論文,並全部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對鋁合金材料研制和開發,起到了指導意義。同時,他還主持起草了《鋁及鋁合金冷軋帶材》等9個國家標准。

  科學研究的道路沒有盡頭

  『王總用手測量鋁材厚度,可以精確到是0.08毫米還是0.09毫米。』『王總用耳朵可以判斷機器在軋造什麼材料,軋機有什麼毛病。』王濤紮實的基本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讓所有東輕人嘆為觀止。

  在攻關研制過程中,王濤不但有一股闖勁,而且還有一股韌勁,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勇氣讓夢想一次又一次的成為現實。作為科技專家,王濤以嚴謹的態度在學術領域中發揮著自身的能量。作為東輕的副總經理,他與職工們一樣,日以繼夜的工作在生產第一線。

王濤展示由東輕生產的材料制作的產品模型

  在一次研制新型合金板材中,手中沒有任何資料,他身先士卒,與課題組的人員摸爬滾打,憑借自己深厚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自行設計,終於取得了成功。研制成功後,這種材料出口量最大,每年光出口的收入就達1億元左右。

  一次次的攻關,一次次的飛躍,不僅使王濤的專業能力經受了鍛煉和考驗,也使東輕高科技產品的研制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壯大,更使我國的科技水平的鋁加工業在國際上有了重要影響。

  2002年12月,王濤走上了東輕副總經理的崗位,作為負責主管質量和科技研發的領導,他深知『打鐵先要自身硬』的道理,只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纔能在解決各種難題時有清晰的思路,纔能去指導開展工作。『王總是手不離書的人。』無論工作多麼緊張,他都要擠出時間看書學習,在精通英語的同時,他還自學德語、日語,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掌握外語知識,提高獲得知識的能力,拓展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強攻克各種難關的信心和勇氣。王濤以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在輕合金的研制領域不斷攀登高峰。

王濤在東輕公司特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項目啟動儀式上

  前幾天,東輕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項目主機設備正式簽約,這著實讓王濤感到興奮。該項目總投資29.1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20萬噸鋁板、帶產品,設備和工藝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國第一條可生產3500MM寬鋁合金厚板的生產線。項目的建設不僅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從而結束超大規格、超高性能鋁合金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項目承載著中國鋁加工人的期待與夢想,代表著當代中國鋁合金加工技術的最高水平,是推動中國向世界鋁加工強國邁進的一個標志性工程,是中國鋁加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項目上馬後,王濤就可以在更廣闊的鋁加工天地大展身手了。王濤期待著,我們也期待著……

責任編輯:杜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