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電 今年的哈洽會穿上了自主創新『新衣』。徜徉哈洽會7萬多平方米的展區,從高科技展館到老工業基地合作項目館,到處都能嗅到自主創新的味道,不禁讓人感嘆:『創新』做起文章來,篇篇搶眼。
仿制時代成為過去
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1000多名客商雲集,10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及跨國公司參會參展,他們紛紛打出自主創新品牌,在商業應用、通信科技、數字電子、金融等領域獨領風騷。
與之相比,中國展商的產品也發生了變化。第一次攜帶自主創新產品參會的嫩江華強蛋白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祖志東說:『以前,中國展臺上有很多仿制產品,而現在,中國有了真正可以稱得上中國制造的東西。一味仿制他人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商家現在關心的是依靠自主創新尋找貿易伙伴。』
事實的確是這樣。在高新技術展區,我省參展的907個項目,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生命力。』高新技術展團負責人、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劉春燕如是說。
在安徽交易團也證實了這一點。據該交易團副團長黃邦嘉介紹,該團此次帶來的50多個系列300多種商品全部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我省知識產權局已是6年參會的『老哈洽』了,今年他們感覺與往年有明顯不同。開幕第一天,前來進行專利法律諮詢、專利文獻檢索的就不少。工作人員說:『現在人們的專利意識越來越強了。』
爭亮高科技『秘密武器』
『本屆哈洽會的高科技產品更加注重尖端、時尚和實用。』省科技廳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參展的都是最新科技和最新產品,推出的都是最新概念和最新名詞。
『牛奶也可織成衣服。』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首次在哈洽會亮相。該專利的發明人陳富庫對記者說:『這是我10多年科研的結晶。牛奶蛋白纖維是以牛奶蛋白質為原料,用高科技手段制成的一種高檔新型紡織材料,這項技術是國內首創。』
據介紹,我國是世界上除日本以外第二個實現牛奶蛋白纖維工業化生產的國家,嫩江華強蛋白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是運用陳富庫專利技術的全國惟一一家民營企業。目前已與三槍、波司登等知名企業攜手開拓市場。
以往只在食品中纔能覓到身影的玉米、大豆、牛奶等,如今頻頻在紡織業獻身。作為糧食大省和畜牧大省來說,無疑是一次良好的發展契機。第一次參加哈洽會的牛奶蛋白纖維紗、面料以及一次成型內衣等產品,就吸引了國內外商家的關注。該公司總經理祖志東深有感觸地說:『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今參與競爭最終就是被淘汰,現在企業紛紛拿出高科技秘密武器,我們參會目的就是為了亮亮相,擴大市場。』
在本屆哈洽會中,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都推出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技術產品。同時,像循環經濟、電子廢物、信息安全等最時尚的新名詞,也成為最大熱點議題。
『土』與『洋』競相爭酷
466個綠特企業進哈洽,使哈洽會『土味』十足,然而作為哈爾濱的『名片』,哈洽會又是洋洋可觀的,吸引著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客商。『土』、『洋』輝映所產生的強烈視聽衝擊,成了此間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據悉,參會的特綠企業比去年增加22%%,參展的產品涉及乳業、蜂產品、大豆、雜糧等14大系列1300多個品種。不僅參展產品大多具有專利而且展區也首次引進使用了360度LED高位環場顯示屏幕技術,充分顯示了高科技的魅力。
我省傳統的『土特』農產品『變臉』亮相哈洽會,多自由度多功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探測車、水下船體表面清刷機器人、仿生機械魚、機械蟹等十足的高科技產品在爭奪人們的眼球。
在本屆哈洽會的展覽中,大量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的高技術成果走進了展會。今年68歲的哈工大徐會明教授來到哈洽會場,為他發明的『SHET』特定消諧式變頻器做解說。他說:『我對這個項目最了解,只有我親自說纔解渴。』據介紹,徐教授發明的這種變頻器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解決了低頻段燒電機的世界難題,而且節能效果達到30%~80%。徐會明說:『首次參加哈洽會就是為了招商,尋求合作,把產品盡快推向市場,造福社會。』
今年的哈洽會,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唱起了主角兒,這表明我們的一些企業已經具備與國外強者對話的能力。加強技術創新,目的就是要發展高科技,實現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一些企業的科技創新之路,代表了行業方向,讓人們看到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