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9日電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裡,可以說哈爾濱市各大商家盆滿缽溢,都獲得了實惠的收入。18日,市民又迎來了父親節。接照慣例,對於一向喜歡借節日造勢的商場來說,自然也不願錯過這次商機,但與一個月前的母親節相比,父親節就顯得冷清多了,雖然各大商家、酒店提前打出『孝順牌』,但真正肯掏腰包的消費者還是很少,一些商家表示,父親節消費者以看得多買得少為主。
記者在哈爾濱市的各大商場裡看到,對於父親節來說,商家也提早對一些男士商品相應地做了一些打折活動,並打出『關愛父親』、『呵護父親』等標語。記者在道裡區某大型商廈了解到,部分男裝、皮具、男士護膚用品、保健品、飾品雖然折扣在8折至7.5折之間,但銷售情況並不好,一位男裝銷售人員表示:這個節日是挺好,不過來詢問男裝和試裝的人比較多,但來消費的市民還是比較少。
同樣,記者從河溝街鮮花批發大市場了解到,與母親節鮮花銷售相比,父親節的鮮花銷售非常遜色。鮮花銷售商李女士說:『最近婚禮用花比較多,我們提前對父親節送「父親花」黃色康乃馨進行了宣傳,本想父親節鮮花銷售能更好一些,但好象大部分人都知道母親節,而很少有人知道父親節,銷售不像預想中的那樣好。』
隨即,記者對近20位市民進行了調查,僅有4人能准確說出今天是父親節,而大多數市民則表示聽說過這個節日,但從來沒有為父親慶祝過。在記者調查的5位父親中沒有一位父親知道自己還有節日。
對此,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鄭薇表示,人們之所以冷靜地對待父親節,這跟孩子對父親和母親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有關。由於男女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差異,導致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也不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慈母、嚴父。父母對孩子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反之孩子也一樣,在父母面前的展示和表達也完全不一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母親面前撒嬌、卻很少有孩子願意甚至是不敢在父親面前展示自己的真實情緒。這是日常生活留給孩子們的固定模式。母親節,孩子們可以輕易地以一束花、一件衣服來討好母親,這是女性以及母性的特質使然。而面對父親,孩子們則不會輕易用物質的東西去打動父親,也不希望用這種物質的東西去表達對父親的愛,往往更希望能用學習上的進步或工作方面的成就來向父親表達自己。父親節遭受冷落,同樣也是父親和子女反省自己的機會,作為父親,應該與子女多一些溝通,對子女來說,則應該給勞碌的父親多一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