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在哈爾濱皇山公墓中,有一座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人公墓。19日上午,伴著霏霏細雨,參加哈爾濱歷史文化國際論壇的50餘名猶太人來到這座墓地,以猶太人特有的方式祭奠在哈爾濱故去的先人。
『我們家族的根在哈爾濱』
雨中的墓地寧靜而肅穆。走進猶太公墓,一座全新的猶太會堂展現在眼前,會堂左前方的花壇內立有猶太文化的標志——大衛星。在青松掩映下,600多座猶太人的墓碑整齊地排列著。以中友好協會會長考夫曼對墓地甚為熟悉,他首先帶領大家來到猶太教精神領袖拉比的墓前,拿出《聖經》,用希伯來語輕聲祈禱。
而後,眾人一起順著甬道,來到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祖父的墓前,奧爾默特的兄長歐慕然懷著沈重的心情祈禱後,為祖父獻上鮮花,並在墓前放上猶太人祭奠先人所用的小石塊。歐慕然說:『我的家族曾經討論過,是不是應該把我們祖父母的遺骨遷移到以色列來。2004年,我和奧爾默特來這裡為祖父母掃墓,看到保存完好、修繕一新的祖父母墓碑,從心底裡十分感動。於是我們一致的意見是應該理解他們正確選擇了哈爾濱,尊重他們熱愛中國和哈爾濱的感情,尊重他們與哈爾濱這座城市結下的不解之緣。我們家族的根在中國,在哈爾濱。』
綿綿細雨中,帶著對親人的深切懷念,考夫曼疾步來到他祖父母、母親、姐姐的墓前,一一獻花。考夫曼的父母1912年由俄羅斯來到哈爾濱,到他本人1949年離開,考夫曼家族一直是哈爾濱猶太人社區的重要成員。現在,考夫曼的8位親人都長眠在哈爾濱猶太公墓。
『哈爾濱猶太公墓是奇跡』
隨後,來墓地的猶太人都各自尋找自己親人的墓碑進行祭奠。考夫曼拿出他自己在此記載的600餘位猶太人名錄,和其他猶太人一起一一祭奠,其中有當年在哈猶太人的領袖,也有現在以色列將軍的先人。
每走一處,考夫曼都十分興奮,他感慨道:『這裡的變化簡直不敢相信。』他說,1992年他第一次率中以友好協會代表團來時,這裡是一片叢林,雜草叢生,有的墓碑已經破損,他和同伴按順序將每個人的名字記下來,繪成圖以便查找。2004年再來時,這裡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狀況,種植了草木,可以走到每個墓跟前祭掃。『此次來,看到所有墓碑都修繕一新,猶太風格的大門、新建的猶太會堂、大衛星,讓人印象深刻。哈爾濱人為猶太人墓地所做的一切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的,這真是一個奇跡。』他說,哈爾濱猶太公墓還有兩個奇跡,1958年至1963年,在哈爾濱市政府的幫助下,猶太人將分散在哈市各處的猶太人的墓遷到這裡,是第一個奇跡;在文革期間很多中國人的墓地都受到破壞,而猶太公墓卻被當時的工作人員盡力保留,基本未受到破壞,是第二個奇跡。
回哈祭祖的猶太人增多
墓地對猶太人來說是無比神聖的地方。『長眠在哈爾濱猶太公墓的先人無時無刻不牽動著我們的心。』現居美國的猶太人塔瑪拉說。
據了解,哈爾濱猶太公墓,是哈爾濱猶太人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墓地遺存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繁衍生息艱苦創業的歷史見證,世界各地的原居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都視哈爾濱為第二故鄉,對哈爾濱懷有深厚的感情。哈爾濱市已先後出資500餘萬元,對猶太公墓進行了四次修繕,日前,最後一次修繕剛剛完工。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原居哈爾濱的以色列、澳大利亞、法國、美國等地的猶太人及其子女、世界猶太學研究學者到墓地參謁,緬懷先人的豐功偉績,評價文化遺存的歷史文化價值。
紀念碑記錄以色列總理的感謝
正對著猶太會堂的紀念碑上,記載著2004年6月25日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來猶太公墓為祖父母祭掃後,對哈爾濱人的感激之情:『感謝你們保護我們家族的過去,並且讓過去曾是這個猶太社區一部分的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尊嚴,感受到他們受到的尊敬。這一切將永遠使我們銘記,曾有很多的猶太人生活在這座城市——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