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1日電 她家境貧寒,全家人僅靠十幾畝地生活;為了省錢讀書,上高中時她一天3頓飯只花5元錢;她天資聰穎,從不參加任何補習班;她很幸運,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更令人欽佩的是,在逆境中長大的她在2004年以645分的高分從9833名文史類高考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哈爾濱文科高考狀元。
她叫黃蓮淑,畢業於是阿城朝鮮族中學,如今,她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二級的學生。
日前,記者電話采訪到了正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二讀書的黃蓮淑。
電話的另一端,黃蓮淑顯得溫文爾雅。她介紹說,當年她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資助,終於走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如今她申請到了西部開發助學金。在班級裡,她的學習成績仍然名列前茅。在節假日,她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預防愛滋病宣傳、收集捐贈舊書活動,以及到校史館勞動。像其他大學生一樣,黃蓮淑也利用休息時間做家教,賺一些錢來貼補生活。憑借自己的努力,她還常常在校外承擔一些文件翻譯工作,或擔任旅游團的導游。雖然成績很好,但她也感到學習的壓力。
上了大學後她生活仍然非常節儉,除了交學費、雜費、書本費等,每月花在吃飯上的也只有500元左右;北京大商場很多,她也去逛過,但從來沒在那裡買衣服;也許是性格內向的原因,也許是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她很少去逛北京的名勝古跡,唯一一張在長城上的照片還是帶旅游團時拍的。在學校,她還參加了東亞發展研究會,和國內外優秀大學生們一起交流,一起比賽。如今,她已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每年暑假回哈爾濱,黃蓮淑都要去看望老師同學和幫助過她的好心人。她說得最多的是,感謝父母,感謝家人,感謝老師,感謝許許多多曾經幫助過她的人,她說,如果自己遇到像自己一樣的窮孩子,一定也會去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
黃蓮淑的家在阿城市亞溝鎮高昇村二隊,父親患胸膜炎、聽力障礙,不能乾重活;母親朴仁玉有風濕病,且常年在外照顧年邁多病的姥姥;姐姐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全家人的生活來源就是十幾畝地。姐姐沒有她學習好,輟學回家務農,把機會讓給了妹妹。因為貧寒,黃蓮淑也曾幾度面臨輟學,但她始終只有一個信念『我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