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越來越難找,很多年輕人以此為借口回家『啃老』。 |
東北網6月22日電 提示:一些社區的大叔大媽們,在一起閑聊時會常常抱怨,現在一些有工作或無工作的中青年人,整天『伸手向父母要錢』,他們生活上要依靠父母養活,這部分人被社會學家稱之為『啃老族』。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哈爾濱市一些中青年人不願工作的為數不少,有些雖然有工作,但也常向父母伸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啃老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呢?他們要讓父母養到何時?為此,記者對哈市的『啃老族』進行了調查……
無奈之中
養兒養到老
據介紹,『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並有一定的謀生能力,但在生活上卻仍未『斷奶』,基本上要靠父母供養的中、青年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有許多家庭都存在著『啃老』的現象。由於啃老族的不斷出現,『養兒防老』這一傳統的家庭價值觀,竟然成了『養兒到老』。
在征得道裡區某社區居民劉志強(化名)不要刊登真實姓名的前提下,他向我們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劉志強今年35歲了,自從三年前失業後,他就再也沒有找工作,並搬回了父母家。這三年來,劉志強每天的生活安排是:睡到9點多鍾後起來吃飯,看看電視,下午時再睡一覺,高興了就到外面走一走,做做家務,不高興就多睡一會兒。劉志強還有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兒子。劉志強60多歲的母親無數次勸兒子出去工作,但沒起任何作用,老人只能認命,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養活著兒子和孫子。對於兒子的不爭氣,老人也無奈,她說:『我們這個社區有幾家的情況跟我們家差不多。』
嬌生慣養
養出『懶惰兒』
近日,在一次招聘大會上,記者見到了為了兒子的工作,奔波了幾天的張女士。說起自己的兒子,張女士苦笑不已。她說:『我和愛人結婚晚,有了兒子之後加倍的呵護。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不讓他操心,什麼事情也都不用他管。可兒子大學畢業幾年了,卻成了一個懶惰、不自立的人,20多歲的人了什麼也不會乾,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眼看著我和愛人的年齡越來越大,兒子現在這樣,很讓我們傷心。我不能這麼養他一輩子,如果我不在了,他怎麼活啊……』
『啃老族』中既有有工作的人和失業人員,也有從來就沒有找過工作的人,他們大都是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在本該是打拼事業、尋求自身價值的時候,這些人為何要在家裡『睡大覺』、靠父母養活呢?為此有關專家分析出『啃老族』中常見的幾種表現:
好高騖遠
這部分人存在著就業障礙即自身沒有過人的本領,卻對工作千挑萬挑,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長期的失業,不僅不可能『天上掉餡餅』,而且對社會就業群體的長期游離,也會使自己邊緣化,鈍化自身的生存嗅覺,最終成為無根的浮萍;
無理想工作
靠父母養的劉志強對記者說,其實他也挺想出去找個工作,用自己賺的錢養活兒子與父母,但初中畢業的他無一技之長,參加了好幾次招聘會都被單位拒之門外,唯一能做的就是修理工、搬運工等服務行業,賺得不多,也沒面子,所以乾脆整日賴在家中靠父母養活;
天經地義
多數『啃老族』對於自己靠父母養的現狀,並沒有任何不良的感覺。他們認為,父母既然生下了自己,就應該對自己負責,錢用在兒女身上理所應當;
心理依賴
心理研究人員指出,『啃老族』的存在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了過多的溺愛和呵護,使他們的孩子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意識,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過多的關注,致使他們存在很大的心理缺陷,再加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他們處在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所以當真正需要獨立或面對選擇時,他們往往會以逃避來應對;
經常伸手
據了解,有些人雖然有工作,但也經常向父母伸手,例如,孩子上學,買房、買車等,他們便會順理成章地向父母要錢,這類人缺乏起碼的社會責任感。
有收入一族
『啃老』也普遍
在一般人的眼中,『啃老』是不工作、無收入一族的行為,然而據記者調查,許多收入不菲的中青年人也存在著『啃老』現象。每當他們面臨大額支出如,購房、買車、子女入學
時,通常要向父母『伸手』。在某機關工作的張先生,自工作、成家以來不斷向父母申請『援助』:1998年買房時,父母贊助了4萬元;兒子上幼兒園年費萬元,父母出一半;今年張先生的兒子要上學,擇校費3萬元,張先生又與父母商談,想讓他們贊助1萬元。對於自己的『啃老』行為,這類有收入的啃老一族並不感覺自己的行為有何不當,認為花父母的錢是天經地義的,而且父母攢錢的最主要目的也是留給子女。無形中越來越多的有收入一族加入到啃老的行列。
業內人士
『啃老族』該自立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養兒防老是人們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是一種投資,到達一定階段後就可以收到回報。但隨著就業壓力增大,以及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漸成年,『啃老族』的隊伍在擴大。其實『啃老族』的出現,除了社會等客觀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類人群的不自立。試想,年紀輕輕的不靠自己的努力賺錢養家、養活自己,還要靠年邁的父母來養,怎麼忍心呢?『啃老族』們是否意識到,給父母造成了極大經濟壓力的同時,長期的失業,將離社會就業群體越來越遠。只怕等到父母有心無力、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之時,已悔之晚矣!
業內人士呼吁『啃老族』們,應該做到『失業不失志』、生活中要自強自立,盡量少給父母增加負擔,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切不可萎靡不振、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甚至一味『啃老』,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大舞臺』,謀生的出路千條萬條,只要肯於付出和辛勞,就會橕起生活的藍天;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還父母一個安享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