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用跳樓解決矛盾糾紛 高空自殺『秀』出幾多問題
2006-06-22 14:22: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2日電 討要工資、情感糾葛、家庭矛盾、鄰裡紛爭……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跳樓、跳煙囪、跳塔吊等方式來解決問題。記者近日了解到,去年一年,哈市消防部門共解救『高空自殺』者上百人次,平均每周達兩起。今年4月以來,『高空自殺』愈演愈烈,哈市消防支隊實施高空救援竟多達日均一次,大大消耗了消防部門的警力。

  自殺者以死相脅涉嫌違反治安管理法

  3月14日,七臺河來哈的孫某在中午爬上了哈爾濱南崗區秋林商廈門前的過街廣告牌,以死相脅,以引起只見過一次面的『女友』的注意。哈市消防、公安、安全、行政執法、120、交警等多部門出動上百人、十餘輛車進行緊急救援,造成秋林繁華路段交通癱瘓近4個小時。若不是消防戰士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雲梯車,將孫某死死抱住救下,這場救援還不知要持續多久。孫某的這種不理智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警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依據將其拘留。

  然而,在城市中跳樓說事還在繼續。5月17日中午,在哈一酒店打工的9名服務員因工資問題與老板發生糾紛,一起爬上南崗區宣慶小區一居民樓頂,以跳樓相脅討要工錢。面對救援人員的勸說,他們一直沒有反應。待該酒店經理趕到,拿出1萬元錢擺在地上時,他們先後下了樓。當日,他們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警方處罰,其中8人被行政拘留。

  5月21日9時許,一名女子因與南崗區某醫院發生治療糾紛,坐在該院住院部6樓的窗臺哭喊著欲跳樓。很快大批警力和消防人員趕來進行救助,消防戰士在樓下支起氣墊以備不測。該女子丈夫說,妻子去年乘火車時被行李架上掉下的飲料瓶砸傷上肢,鐵路部門將她送到該醫院進行治療,如今病還沒好醫院就趕他們走,妻子想不通就跑到盥洗室反鎖房門要做傻事。任眾人如何勸說,她稱如果醫院不保證將其治好她就跳下去。

  『談判高手』說無奈影響救火任務的完成

  岳增軍是哈市消防支隊司令部的一員,由於他在值班時,接到的搶險救援任務有近70%是『高空自殺』救援,因而得了個『談判高手』的雅號。談到這個雅號及救援『高空自殺』,岳增軍一臉苦笑:『那是相當的無奈!』許多消防戰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整天耗在一個「高空自殺」現場,而沒能去救一場火。

  岳增軍介紹,在『高空自殺』者中最龐大的人群是各種討薪者,佔到七八成。他們多數不想跳,但情緒都很激動,有的同意與救援人員進行交談,有的則拒絕交談,要求欠薪者出現,償還工資。對這些亦真亦假的『高空自殺』,消防部門每次都要出動20個左右戰斗力,出動雲梯車、在地面鋪設救生氣墊,如果『自殺』者選擇了繁華路段和交通繁忙路段,或選擇『集體自殺』,就要調用附近多個中隊的戰斗力,救助全程經常要磨上漫長的時間。有時正趕上轄區發生火情,119指揮中心只能指派遠處其他區域的消防力量趕赴救援。

  『這種事真讓人頭痛』,但岳增軍同時也表示,『高空自殺』者爬到樓頂、煙囪上、塔吊上,將個人置於危險境地,不管是真是假,都是救助者的職責,我們積極勸阻,從始至終不放棄。

  在『高空自殺』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真的很無助、走投無路。曾經有一位婦女站在哈市景陽街的一座爛尾樓上欲跳下,岳增軍登樓與其交談,得知該女子來自阿城,因生意受挫、家庭紛爭等矛盾感到迷茫,對生活失去信心,但卻無人傾訴,無處排解,因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岳增軍說,在對她進行勸解時,他的心理壓力特別大,思想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因為他知道一句話或一個動作都會直接影響該女子的情緒。4個多小時後,救援成功。岳增軍從樓上下來,頓覺渾身無力,他坦言一想起這次救援經歷就後怕。


  心理專家說『救援』媒體報道不當,對敏感者易產生心理暗示

  對於形形色色的『高空自殺』,哈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心理衛生中心教授張聰沛將其歸納為三種情形。第一種是有心理問題,無預感、無警告,直接就從樓上跳下去了,不會等到消防部門到場。選擇跳樓自殺的抑郁癥患者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這種人往往情緒已經低落到了極點,注意力全在死上,根本不計後果。對這種人必須要經過藥物及心理的治療纔能好轉。

  第二種是受到生活事件的壓力,感到絕望,處於心理徘徊狀態,表現在想跳又猶豫不決。『高空自殺』者處於應激狀態,注意力范圍縮小,只想到負擔,在極端對立的情況下,有可能受刺激真的跳下去。這種情形可通過談判專家或是家人的危機乾預,轉移注意力、擴展視野、燃起希望等方式來解決。

  第三種是根本不想跳下去,即人們稱的『作秀』。從心理學角度看,作出這種舉動的人是由於生活壓力所致,無法解脫,以期用極端的方式引起注意,引起共鳴,引起社會的關注。這種情形可以通過『負性教育』予以糾正。

  據張聰沛教授介紹,選擇『高空自殺』的人逐年增多,這一方面是由於現代人所面臨的社會壓力、生活壓力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跳樓』這個詞在媒體中出現頻率不斷增多,使人們在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時產生心理暗示,且有從眾因素。

  新聞鏈接

  -2006年3月5日早晨,家住南崗區花園街83歲的國某,因年老多病怕拖累親人,騎在自家陽臺窗框上欲跳樓。經鄰居、親人、民警和社區主任的苦勸,老人猶豫了近4個小時,最終被趕來的消防戰士救下。

  -2006年5月10日上午,一名20歲的女孩因與網友的感情糾葛絕望,欲跳樓輕生,民警和消防戰士伺機將其救下。

  -2006年5月15日中午,21名打工仔為向老板討薪,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一居民樓頂以『集體跳樓』相威脅。

  ……

  記者手記:該對誰皺眉頭

  采訪中,參加過救助的消防人員說,在高空救援中最令人頭痛的是那些為達到某種目的以生命相威脅的人。原因五花八門的『高空自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矛盾,面對各種勞資糾紛、經濟糾紛,人們在法律的框架內無法行使和保護自己的權益,以暴制暴的方式就出現了。

  《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在公共場所自殺『添亂』的人規定了相關的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跳樓秀』有所收斂,但如果不能從法律和社會救助上為『跳樓』者解決問題,而僅僅是制裁,『跳樓秀』還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出現。如果我們能對一些部門的辦事效率進行提速,增強責任心、實行問責制,不讓一些人求告無門,那麼以命相搏的人可能會少一些。

  就拿討薪者來說,有專家認為,由於法律體系的漏洞、誠信體系的缺失,使得拖欠工人薪金所負的法律責任太輕,違法成本過低。為減少『自殺要挾』,政府應設立專門的基金,當出現欠薪問題時,可以有一筆資金保證民工基本的需求,接下來再走法律程序。這是不錯的方法。對於農民工來說,改進維護權利的途徑、機制、效率是當務之急。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