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俄青年在交流中加深認同感
2006-06-23 08:25: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麗麗 曹定 王春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6月22日電 身材修長、性格開朗的達妮婭雖然只有22歲,但她已經在中國工作生活了兩年。達妮婭操著略帶東北口音的漢語對記者說:『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和我的中國朋友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在中國,我不感到孤單。』

  達妮婭是俄羅斯烏蘇裡斯克人,她的父親是一名汽車配件商。兩年前,達妮婭隨父親到中國的綏芬河市進貨,剛一下車,一棟棟俄式建築和一張張俄文牌匾就讓達妮婭倍感親切。『綏芬河市民對我們非常友好,尤其是年輕人,熱情好客,這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中國,並留了下來』。達妮婭說。達妮婭的中國同事告訴記者,達妮婭平時勤奮好學、樂於助人,"熱情、善良,她讓我們看到了俄羅斯年輕人的風采"周圍的人這樣評價達妮婭。

  據了解,目前僅在綏芬河市,就有數以千計的俄羅斯人在此工作學習,其中多數是年輕人。在哈爾濱、在北京,哼著中國流行歌曲,品評著京劇和中國傳統習俗的俄羅斯的年輕一代,都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生活。

  祖籍在俄羅斯格羅捷闊沃的伊萬說:『沒來中國以前,我感到這裡很神秘。在中國工作生活的時間裡,中國的同事對我非常照顧,他們尊重我的習慣和我的思維方式。』伊萬不僅得到了同事的認可,更收獲了他在異國的愛情。1993年,伊萬和中國姑娘杜秀麗喜結良緣,並從此定居在中國。

  像達妮婭和伊萬一樣,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年輕人對中國充滿興趣。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歷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在2006年4月對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俄羅斯大學生表示中國給他們留下了良好印象,其中54%的被調查者表示喜歡中國;在曾到過中國的大學生中,有超過1/3的人表示想再次去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的年輕人對俄羅斯的關注度也持續昇溫。在被譽為『東方小巴黎』的哈爾濱,黑面包、紅菜湯、芭蕾舞等俄式的生活元素已經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當地的年輕人對此更是熟悉。即將於6月17日舉行的俄羅斯經典芭蕾舞劇,吸引了大批中國年輕人的目光。一些購票者告訴記者,以往這些經典只在電視裡見過,能目睹俄羅斯藝術家的現場表演,將加深我們對舞劇中蘊含的俄羅斯文化的了解。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宋魁說,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認為俄羅斯是伙伴,俄羅斯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未來屬於年輕一代,中俄兩國青年的相互認同,將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不斷向前發展。

  在中俄邊境的黑河、綏芬河等城市,多數年輕人都能隨口說幾句實用俄語,每逢聖誕節等節日,當地政府也會組織相應的慶祝活動,為兩國的年輕人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今年20歲的中國大學生餘金昭是個俄羅斯迷,『我最感興趣的是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績,希望將來有機會去俄羅斯學習,並同俄羅斯的年輕人一起開發新產品』。餘金昭說。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中友協主席米·列·季塔連科說,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尤其是對於經歷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生活的俄羅斯人來說,那時候俄羅斯人常唱《莫斯科-北京》這首歌,他們對中國非常熟悉,並常把兩國友誼中的故事講給年輕人。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博士在參加『中俄青年論壇』時表示,中國是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兩國青年的友好交流與往來,對中俄兩國在經貿、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合作意義深遠。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