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電 題:西部燭光——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紀事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這句話是國際著名志願者德蘭修女說的。
從踏上黃土高原那一刻的衝動,到今天揮揮手即將離去的不捨,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要成為人生的一段光陰,永遠埋在了記憶深處的時候,陳蘇和哈工大第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們纔真正體驗了這一名話的含義。
走近他們,采訪支教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個人講起的故事,都是在對』愛和責任』的詮釋……
夢想照進現實
從2003年,哈工大已經派出三批研究生支教團前往山西浮山縣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目前仍有10名支教隊員在浮山縣的4所中學任教。
去西部支教,是哈工大每位研究生的夢想。
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的胡君說:『我想能夠在老去的時候,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為自己成為過人民教師而自豪,能夠不為自己的青春平淡無奇而後悔。至少在這一年的時間,我將一腔熱血都奉獻到了祖國西部大開發的宏偉潮流中去了!
我想我創造的青春就是永恆的青春。』
就是憑著這份激情,經過了初審、筆試、面試嚴格的篩選,在300多名應征者中,胡君和他的九名隊員脫穎而出成為了哈工大第三屆支教團的一個分子。
在成為志願者前,一份年薪至少10萬的工作等著他。為了心中的夢想,來自江南小山村的他毅然放棄了。
『為什麼要放棄學業,甚至放棄愛情到那麼艱苦的山溝裡遭罪,難道你就那麼高尚?』作為我國實施扶貧接力計劃以來的第一個參加支教的博士生,隊長陳蘇的行為讓身邊所有的同學都不理解,包括他的女朋友。
在選拔面試的時候,面對這個提問,陳蘇對考官說:『參加這個活動是我的責任。』
記者日前來到浮山縣寨圪塔鄉中學時,只見他朴實得像一名鄉村教師,襯衣領子皺皺巴巴,皮鞋上也沾滿了黃土。他對記者說:『社會是大舞臺,實踐是大課堂,只有把理想和現實緊緊結合在一起,腳踏實地,纔能真正實現自我。』
有夢不怕路遠
2005年8月21日,支教團10名成員一路顛簸抵達山西省南部的浮山縣,這是一個享受西部政策的貧困縣。縣裡考慮鄉下條件差,決定把10人都分在城裡的學校。
『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吃苦准備,就讓我們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吧,那裡的孩子可能更需要我們!』隊長陳蘇與年齡最小的李開聰主動要求到距縣城較遠的寨圪塔鄉中學,於航和姜雯雯兩位女同學被安排到北王鄉中學。這裡最缺的是英語教師,他們既教英語又代其它的課。
於航是哈爾濱長大的孩子,從小沒坐過火車,沒離開過家。第一次遠離父母就住進了窯洞。沒有自來水,刷牙洗臉都得自己去提水;廁所還是室外的,到了夜間一個人又不敢去;到了晚上,大風刮得窗戶呼呼地響,嚇得不敢關燈睡覺……
對於於航和姜雯雯來說,在鄉下最難忍受的是無法洗澡。她們只能在周末纔去城裡,但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就出不去了。最長的一次,她們曾經一個月時間沒有洗澡。
黃土高原夏天乾燥悶熱,冬天則寒冷入骨。鄉下的中學也沒有暖氣,室內外溫度都差不多,晚上睡覺時穿上羽絨服還覺得冷呢!
物質上的艱苦,並沒有難倒前來奉獻的支教隊員們,倒是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太差而讓他們頗費腦筋。陳蘇與李開聰到寨圪塔鄉報到時,學校教師還沒有全部到位,他們就一個人把一個班,什麼都教,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美術、體育、音樂,校長送他們一個雅號:『全能』。
『可是山區的孩子們基礎知識實在太差了,有的學生到了初三還不會小數加減法,不會解一元一次方程。』陳蘇說,沒辦法只好從頭補,尤其是英語,要從26個字母開始教起。
浮山二中是全縣最好的初中,連續3年都有支教隊員來到這裡,校長梁生強的評價是『一年比一年好』。
胡君與王璟琦接過了接力棒。針對山區縣孩子聽力和口語差的特點,他們通過多媒體上語音課,首次嘗試全英語教學。他們還為每一名學生也都起了好聽的英文名字,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英語對話和交流,課外還組織『魅力英語』系列活動比賽,播放了《人猿泰山》等英文原聲電影。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他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倫敦腔』,什麼是美式英語。
最多一天,胡君創下連續上9節課的紀錄。由於長期勞累,胡君病倒了,但他沒有離開講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剛結束不久的期中考試中,胡君帶的3個班取得了重點班第一、普通班第一和第三的驕人成績,他也應邀在浮山二中第二屆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主旨發言,他的『六點經驗』後被印成文件下發給全校老師學習。
更值得高興地是,在今年5月22日,胡君在浮山二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山裡的孩子很苦。每天早晨5點半就起床,早餐前要上一節早自習和一堂課。除了午休,自習和課時一直要延續到晚上9點30分。
即使這樣,像寨圪塔鄉中學這樣普通的農村中學,每年能考入高中的也不過5人!即使連全縣最好的初中,也有40%%的學生不能昇入高中!
現實是殘酷的,有一些同學因此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了學習。
2006年元月1日,天空中飄著雪花,就在寨圪塔鄉中學的操場上,陳蘇為全校師生及鄉乾部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談到:『當我看到同學們住在民工宿捨一樣房子裡,吃的還不如城裡的民工的伙食時,我的心在流淚,為你們生活在艱苦的條件下而心痛!但是當我看到你們中部分同學,上課不聽講,不寫作業,甚至將老師趕出教室,下課胡鬧,抽煙,打架,談戀愛,甚至勒索、盜竊他人財物時,我的心都碎了,為你們不知道珍惜現在大好的青春時光而更加痛心!』
他講到知識就是力量,講到尊重知識和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講到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我們是來學習知識的啊!拿出勇氣,拿出信心,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事實已經證明,只要努力,你們並不比城裡的娃差,而且還能超過他們!』
在場的寨圪塔鄉幾位老乾部落淚了。他們說,落後山區要想脫貧,首先要精神上脫貧,陳蘇的話發人警醒。
陳蘇與李開聰認為,我們來這裡支教,不僅僅是教知識,還要教孩子們樹立理想,堅定信念,追求思想!
由此,支教團在浮山縣各中學中開展了『我的成長路』巡回報告演講,支教隊員切身的成長經歷給山區的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到目前為止,報告團還差3所中學就走遍了全縣。所到之外,受到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浮山二中的梁校長認為,這比任何形式的勵志教育都有效。
放飛夢想收獲希望
『我熱愛這裡的生活,每天都有很多的故事發生,讓你對於眼前的風物應接不暇。天是蔚藍色的,地是枯黃色的,孩子的眸子是亮黑色的,我的青春是絢麗多彩的!』這是胡君的一篇支教日記。
大雪封山,胡君與任俊霞到郭萬鳳家家訪。他們先是乘車來到一個英雄疙瘩村的地方,然後順著一條小路,徒步一個多小時到達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山谷。
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啊!郭萬鳳在一歲半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她從小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如今已70歲的爺爺還得天天到山底取水。
即使這樣,郭萬鳳一直非常堅強,每次考試都在班級的前幾名。胡君與任俊霞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當場決定資助這個孩子。他們還發動同學、朋友為貧困山區捐款,目前支教團已救助了10多名學生。
他們在獻出愛的同時,也在收獲著愛。
每天早晨,無論多早,隊員任俊霞、姜曉葉、肖嬡只要打開宿捨門時,就會驚喜地發現一只千紙鶴掛在門上,上面總會有一句祝福的話。
『雖然不知這麼早來送千紙鶴的人是誰,但是每天,我們都處在這種感動當中!』
一只只千紙鶴,掛滿3個女孩子的床頭。
更令任俊霞難忘的是生日那天,一邁進教室,只聽『?』一聲,如雨的彩帶落在了她的身上,學生們用啤酒充當香檳噴向天空。
這樣的感動無時不在。胡君在作報告時認識了一個初三的女孩,一次,羞澀的女孩在寒風中等待了兩個多小時纔鼓足勇氣走進胡君的宿捨,進來將平安果子遞給他。胡君一時感動得語塞,小女孩說是上屆隊員程磊的學生,很想念程老師。
胡君說起當時的感受:『常常沈浸在巨大的痛苦和幸福之中!也許有一天我什麼都失去了,我想在祖國的西部,我還擁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
在去年放寒假時,胡君在日記中寫到『為了避免孩子的送別,我天不亮就離開了學校。還是在路上遇到不少比我更早的學生,他們趴在自行車上,久久不動,目送著我的遠去。我心中也隱隱有些傷感。暫別了,我可愛的孩子們!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