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電 七臺河市桃山區一家種豬公司姜老板在談起生意經時,臉上總掛著開心的笑容,他是幾年來靠飼養特色品種豬成為資產上千萬的養殖大戶,每年可向社會提供6000餘頭種豬和商品豬,利潤十分可觀。不久前,他又從國內外新購進了3000多頭英系大白、杜洛克、比利時皮特蘭等純瘦肉型特色種豬,進一步擴大了種豬群。
還在雙鴨山市建起了養殖分廠。特種豬養殖讓他的企業越做越大,買賣已做到省外、國外。
幾年來,桃山區域內靠特色養殖發財的市民和村民不勝枚舉,他們的生財之道首先是抓品種特色。走進這個區的鄉村,經常看見一些平常未見過的養殖品種,像特種豬、梅花鹿、南飛燕、鴛鴦鴨、林蛙等特色養殖,這些品種養殖,為養殖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全區特色養殖品種已有30餘個,達到了種群優良、『新、奇、特』。
同時,他們狠抓品質特色。以『笨字號』和綠色無公害飼養為主,特色豬的瘦肉率都在82%以上,養殖物種的營養結構合理,皮毛、肉質精良,深受消費群體歡迎。
他們看好了特色養殖,還有抓季節特色的優勢。桃山區引導養殖戶把季節劣勢變為增收優勢,改善圈捨養殖條件,提高養殖物的生長速度,加大反季節上市力度。養魚戶還在冬季搞起了10餘處垂釣場所,提高季節效益。
桃山區的特色養殖發展迅猛,與區委、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對養殖業的支持密不可分。這個區每年提供貼息貸款近百萬元,用於鼓勵村民、居民發展養殖業。此外,市、區還在養殖用地、建廠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降低養殖成本;鎮、村對養殖業實行目標管理,增加農民增收途徑,健全服務和防疫機制與網絡,強化養殖保障功能。
特色養殖為桃山區農村經濟注入了強大活力,其產值佔農業總產值60%以上,150餘戶村民、居民成為特色養殖龍頭大戶,發起了特色養殖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