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電 勤梳頭
『頭為精明之府』,以梳子替代中醫的銀針,對頭部經穴進行針灸似的按摩或刺激,可以疏通十二經脈,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還對消除各種頭部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最好晨起後梳一回,中午休息後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鍾梳60?100次為宜。
日咽唾液三百口
早晨漱口後,要鼓蕩口腔讓津液充滿後吞咽下去,有益壽作用。近年來學者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和皮膚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
朝暮叩齒
現代醫學認為,經常叩齒,能促進口腔、牙床、牙齦和整個牙齒的血液循環,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增強牙齒的抗病能力,使牙齒更加堅硬穩固。叩齒的方法是:精神放松,口脣緊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齒,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後吞下,則叩齒效果會更好。
拉搓雙耳
耳與膽腎二經密切相關,雙耳的保健有利於腎膽二髒。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從頭上拉左耳14次,(用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從頭頂拉右耳14次(即用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此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輔以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則更能強身健體。如果長期不間斷地拉動雙耳,還能疏通十二經脈、消疲安神、增強新陳代謝。並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
常搓湧泉
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髒,中醫認為:腳掌有60多個穴位與五髒六腑靜脈聯系,布滿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腎出於湧泉』,經常用熱水浸泡後搓此穴,可以溫補腎經、益經填髓、疏通心腎、滋生腎水,還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疏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
互相捶背
背部脊柱兩旁分布著與全身五髒六腑相關的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經系統,調節全身髒腑功能。學者發現,經常捶背可以促進胸腺?的分泌,增強人體免疫力。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拍法,即用虛掌拍打;擊法,即用虛拳擊打,『虛』即含有輕的意思。手法要協調均勻,著力富有彈性。每天拍擊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次。
每天揉腹一百遍
揉腹可以調理脾胃,通調氣血,充實五髒、強壯人體元氣,有助於驅除外感之邪,康復慢性疾病。揉腹的方法:先用右手大魚際在胃部按順時針方向揉摸12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後逆向再重復一遍。
勤伸懶腰
伸懶腰時,帶動大部分肌肉伸拉,促使淤積血液流回心髒,並使頸部血流通暢,利於大腦的血液供應;還能消除腰肌過度緊張,防止腰肌勞損,糾正脊柱過度向前彎曲。特別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更應多伸懶腰,這有益於心腦和脊柱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