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公共服務新變化 城市空間新拓展 ——冰城 激蕩城建交響曲
2006-06-27 11:23: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7日電 『十一五』的大幕初啟,一些正著力實施的基礎性、先導性、資源開發性的項目,已悄然為哈爾濱的城市建設確立了新格局,為哈爾濱的經濟發展做著騰飛的鋪墊。城中,大街小巷建築機械的轟鳴聲,讓人們切身感受到身邊的變化和生活的日益美好——

  今年是『十一五』的起步之年。『十一五』期間,是哈爾濱市全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實現『快發展、大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對於哈爾濱市的城市建設來說,則意味著是將會發生重大調整和深刻變化的一個時期。

  正如哈爾濱市城建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所說,這個時期將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哈爾濱市的基礎設施,哈爾濱市的城市功能,哈爾濱市的環境資源,哈爾濱市的城市景觀,都將有一個大發展。因為打造『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人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文明城市』,需要哈爾濱的城市建設有一個歷史性的跨越。

  公共服務新變化

  飲用水將安全潔淨。隨著磨盤山一期的竣工,磨盤山二期的實施,以及西泉眼備用水源地的建設,『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將結束有史以來以飲用松花江水為主水源的歷史。由飲用江水逐步轉為飲用庫區水,這個變化意味著哈爾濱人的生活水質和飲用水質將有一個極大的提昇。

  天然氣代替煤制氣。目前哈爾濱市民大部分使用的還是煤制氣。『十一五』期間,哈市將以優化能源結構、滿足城市發展需要為目標,加快城市燃氣建設,為居民提供優質、高效、清潔的天然氣,形成以天然氣為主的先進供氣結構。現在有關部門正在和大慶石油管理局聯系,大慶的天然氣將進入眾多哈爾濱市民的家庭,取代煤制氣。

  大范圍實行集中供熱。『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將全面推進大范圍集中供熱,這使哈爾濱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將有根本性的好轉。目前,西南供熱廠、道外供熱廠都在建設當中。

  污水溝將變成清水河。何家溝、信義溝、馬家溝等城市內河,『十一五』期間都有望由污水河變成清水河。與此同時,哈爾濱市將根本性改變目前的污水排放狀況。在『十一五』期間,通過文昌污水處理廠、群力污水處理廠等一系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完成,哈市的污水排放將會形成有組織的無污染排放。

  城市空間新拓展

  『「十一五」期間,城市發展的空間將有一個大的拓展。』哈市城建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說。

  一方面,城市區劃調整、城市發展重心的拓展,為哈爾濱的城市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哈爾濱新的行政區劃,撤消呼蘭縣增設呼蘭區、松北區,使哈爾濱市區面積由原來的1660平方公裡增加為427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225平方公裡增加為293平方公裡,城市實際居住人口由原來325萬人增加為347萬人。隨著行政區劃調整和市政府辦公地點的遷移,松北、群力、哈西、哈東、新香坊等地區開發建設全面迅速啟動,為城市布局調整和城市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空間。『十一五』期間,城市建設將推進城市發展重心向江北、群力等新功能區拓展。而新版圖的哈爾濱行政區劃空間,在『十一五』期間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歷史性變化。而這種拓展變化與全國的進程緊密相連,這種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必將使哈爾濱的未來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功能上都將有一個大的轉換。

  另一方面,區域性的空間也將進行新的調整。隨著國企改制在『十一五』期間的相繼完成,過去的一些工業空間將變成城市的新興產業空間,也可能成為城市居住空間,這些也都反映出城市將出現一些較大的轉換。

  交通格局新突破

  『隨著空間的擴展,哈爾濱的交通勢必要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大格局的構建。這是客觀要求的,也是城市化進程發展需要的。』有關城建部門負責人說。而正在進行或即將啟動的一些大的交通建設工程也正是因此需要應運而生。

  今年將啟動的大項目三環路工程,作為外環乾道,將滿足哈市未來大工業物流組織的需要,對哈爾濱未來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哈爾濱的新工業布局大部分在三環和四環之間,而四環路相對距城市中心區功能較遠,哈爾濱的城市基礎設施延伸至四環尚缺乏條件;而從產業布局調整來看,三環路空間區域位置適宜,銜接城市中心和周邊外延區域的功能作用突出,對產業的拉動性很強,從資源來看,三環路有著激活城郊土地資源的內在動力,是城市資源整體利用、城市交通整體完善的一個重要聯系紐帶。

  『十一五』時期,跨越城市自然障礙的交通格局也將加快建立。令人懮慮的跨江問題、跨河問題,都將得以緩解。而二十道街過江橋、三環路過江橋,將力擎大江南北融通與發展;隨著何家溝、信義溝的整治,跨越城市內河將有數十座橋可供選擇。

  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也將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間哈市城市化腳步加快。隨著新農村建設,大量的農村人口將有可能向城市裡轉移,固定人口和非固定人口的比重也勢必發生重大變化。哈爾濱城市區內原有的高密度地面交通組織將難以適應。市委、市政府正在組織實施的哈爾濱地鐵工程,作為城市公共交通資源開發的重點項目,將承擔起未來城市中心城區高密度人流的組織任務。

  建築特色新提昇

  有關人士認為,哈爾濱的城市建設曾一度處於解困還賬的發展階段,而目前則進入了城市功能提昇、生態環境改變、生活質量提高、空間布局變化、城市特色傳承與延展的一個新階段。

  比如說現在蓋房子,簡單的蓋一個居民住宅樓,老百姓未必滿意。他們會希望有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安全整潔的居住環境,而且還需要這個樓外形比較美。人們對文化、對精神的這種需求,將在城市建設中日益鮮明地顯現出來。人們將需要城市的魅力,需要城市的特點。這也給哈爾濱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就是在大力提昇城市的過程當中,如何提昇城市文化儲備,保持城市的傳統特色,這也是『十一五』期間城市建設應予充分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否則,大建設可能會留下大遺憾,大投入可能會帶來大敗筆。

  為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十一五』期間,在進行城市建設中,將清晰把握城市特色、城市特有的文化品質。現在哈爾濱正在實施的兆麟街區改造、索菲亞教堂的環境建設、沿江風景線提檔昇級,目的就是要多保留特色,突出特點。而對一些高層建築,將給予高度的關注,力爭『十一五』期間高層建築會在傳承城市建築特色風格上有一個大的突破。歷史上構成哈爾濱歐式建築風格影響的建築大多為多層建築,五層以上的歐式建築屈指可數。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發展,十幾層、幾十層的高層建築,數以百計地拔地而起。簡單模仿兄弟城市的高層建築設計,形不成哈爾濱的獨有特色。當一個城市的建築規模、體量、尺度都發生諸多變化的時候,如何讓我們城市的建築特色得到同步提昇,哈爾濱正在做著相應的准備。

  站在『十一五』建設的起跑線上,一個充滿活力與新意的哈爾濱,呼之欲出。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