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電 『一組兔,不愁油鹽米醬醋;三組兔,不愁當個萬元戶;五組兔,不愁奧拓開上路;十組兔,不愁搬進樓房住。』獺兔經濟『火』了寶山農場。經過6年的發展,該場獺兔產業已形成集科研、育種、商品兔回收、屠宰、毛皮加工於一體的公司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模式,並成為全省最大的現代化獺兔養殖基地和集散地。目前,他們擁有場內外大型養殖基地12個,養殖總戶數725個,去年出欄獺兔30萬只,實現產值1615萬元,總利潤600萬元,養殖戶戶均收入8240元。
2000年5月,位於雙鴨山和佳木斯之間的農墾紅興隆分局寶山農場采取個人集資、農場控股的方式組建了寶山兔業養殖基地和公司,先後從哈爾濱、浙江等地引進法系、德系、美系種兔340組。為了建成優良的種兔繁育體系,公司對種兔建立檔案,一兔一卡,微機管理,全程記錄。他們不斷引進不同品系的『兔爺』。經過4年改良繁育,終於培育出了適合本地生長的體型大、毛皮好的新品系--寶獺1號、寶獺2號、寶獺3號。
『只要保證成活率,沒有不賺錢的。』61歲的廉德貴去年進了養兔小區,自己投入了10萬多元,現兔捨面積近300平方米,去年出欄1500只,純掙2萬多元。如今,越來越多的寶山人靠養兔敲開了致富之門。
小小獺兔讓小小寶山名聲在外,虎林、密山、寶清、同江、撫遠、佳木斯、樺川、克山等地農場、農村的人紛至踏來,寶獺系列種兔成了『香餑餑』,大家來公司買種兔、簽合同,現兔業公司場外大小養殖場達500多家,去年,公司贏利50多萬元。
獺兔產業不僅做大,還要做強。農場積極開發市場,將哈爾濱、廣東、鎮海、寧波等地的皮衣服裝廠商直接請來參觀考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去年底還與南方廠商合資建成了年加工能力30萬張兔皮的毛皮加工廠,今年可開工生產,按加工每張皮增收3~5元計算,年可獲利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