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切實抓好生產現場的安全監管
2006-06-29 15:04: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9日電題:切實抓好生產現場的安全監管

  黑龍江省今年『安全生產月』的活動主題是『落實下井帶班制度,強化現場監督檢查』,下井帶班的目的是加強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生產現場是各類安全隱患滋生和生產事故發生的直接場所,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最前沿陣地。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只有把生產現場的安全監管抓實抓細抓到位,纔能有效解決捨本求末,隔靴搔癢問題,使各項安全措施最終落到實處;纔能貫徹好省領導提出的『八個堅決落實到位』,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對生產現場的安全監管,是把制度與執行鏈接起來的橋梁與紐帶,是規范生產現場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要做好生產現場的安全監管,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導致事故發生直接原因是管理缺陷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加強現場管理,就是要促進各項基礎管理工作,避免和減少因管理不當或失誤造成的事故,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的致因,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可以說,沒有良好的現場管理,就無從談起事故的有效預防,沒有生產現場的規范管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本質安全。現場管理的水平是一個企業全面管理水平的基本標志,而對企業生產現場管理的監管狀況,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安監部門的實際控制能力。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安監部門,都應當緊跟現場作業節奏,把安全監管的觸角直接插到生產一線,以現場管理為突破口全面提高監管效益,追求最終的安全狀態,只有這樣,纔算落實了『兩個責任主體』的安全職責。

  其次,要切實轉變抓安全生產的工作方式。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最終的指向是生產實踐活動,安全監管的各項措施,最終目的是保障生產現場的安全可靠。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企業領導必須改變過去靠發文件、開會議抓安全生產工作的做法,多在強化現場安全管理上想辦法、定對策,做到人往一線走,勁往一線使,把精力放在強化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上。要注重到生產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檢驗並完善安全生產的各項管理措施,糾正安全生產制度寫在紙上,掛在牆上,落實不到實際中的傾向。在檢查基層安全生產工作時,既要聽匯報、看文件,更要深入生產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既要通過監測儀器了解現場狀態,更要到現場掌握直觀情況,督促企業全面加強內部管理。

  再次,要規范現場監督檢查工作,提高監督檢查質量。現在,許多單位都明確了領導下井帶班、安監人員深入現場監督檢查等要求,但深入作業現場到底乾什麼,負有哪些職責,遇情況應當如何處理需要進一步具體化。現場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檢查企業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業現場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環境和設施設備的技術狀況是否達到安全標准;現場指揮及工人是否按操作規程作業;事故隱患是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改等。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依法做出處理決定。對現場的安全檢查中,要采取不定時間、不定地點、不定路線的『三不定』檢查方式,將事先通知式的安全檢查,變為隨機抽查及巡查,努力掌握基層真實的安全生產狀況。工作中,既要重視深入現場的時間和次數,更要關注工作的深度和實際效果,防止走馬觀花,應付差事。樹立『發現問題是能力,解決問題是成績』的良好風氣,把監督檢查與跟蹤問效相結合,完善隱患排查、整改、報告制度,形成了隱患治理的閉合管理機制。

  第四,要注重提高企業和職工的自我管理水平。生產現場的經常性安全管理工作最終需要企業和廣大職工來完成。要以外部監督檢查促進企業內部管理,在強化現場監督檢查的同時,既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又要講清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標准的要求,既要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又要進行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和制約機制,引導企業按有關規定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把監管與服務有機結合。要著重從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等環節明確現場管理內容、方法和步騾,突出標准化管理法和人本管理法在生產實際中的運用,從工藝管理、物流控制、設備管理、動能管理、環境管理等基礎工作抓起,自我評估,自覺糾正,持續改進,實現標准化、程序化、制度化作業,形成良性有序的管理習慣和管理狀態。要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讓每一名職工『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通過對生產作業現場的治理,對不安全、生產行為的規勸糾正,優化企業安全生產的大環境,營造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