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影響生態環境困擾農民生活 農村垃圾何處去?
2006-06-29 16:17: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9日電 近年來,農村生產垃圾和生活垃圾急劇增加,其中,不可降解物質明顯增多。農村垃圾難清理,清理之後難處理,已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困擾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頑疾———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的構成發生著變化:由於塑料袋和塑料薄膜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大量使用,導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所佔的比例迅速增加;農藥的廣泛使用使得農村垃圾中出現大量廢棄農藥瓶。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難以降解,而隨意丟棄在河流和水渠中的農藥瓶更是對農村的土壤和水源產生了相當大的污染。由於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省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了一個影響農村環境的頑疾。

  垃圾包圍的村莊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區新發鎮建國村采訪時遇到這樣的情況:雖然剛下過暴雨,但是在村西頭的幾戶村民家中,仍然能夠聞到刺鼻的腐臭氣味。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最近連下了幾場大雨,雨水衝走了不少垃圾,這味道輕多了。現在白天的氣溫一般有二十五六度,如果不下雨,這附近的氣味讓人惡心。』

  記者跟隨一位村民來到建國村西面的路口,遠遠地,一股濃烈的腐臭味嗆人口鼻,記者看到,從村口開始一條長達兩三百米長的垃圾帶沿著村路一直向西面延伸過去,各種生活垃圾和白色的塑料袋給村路鑲上了一條長長的『白邊』。路過這裡的車輛都搖上車窗,經過這裡的村民都用衣袖掩鼻。村民告訴記者,這條垃圾帶早在幾年前就形成了,成堆的垃圾氣味難聞不說,起風的日子,附近的樹上和農田裡到處掛著塑料袋,很難清理。

  據了解,不僅建國村的村民往這裡扔垃圾,一些城市裡的司機也會偷偷地運來一車車垃圾卸完就跑。

  同樣的問題在我省農村並不鮮見。在301國道肇東段,附近村屯村民把從家中清理出來的垃圾全都丟棄在了國道兩側,不僅對公路造成了破壞,還嚴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哈爾濱市呼蘭區方臺鎮黃花村是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村,全村共養雞近20萬只,日產雞糞近30噸,由於沒有有效的雞糞處理方式,養雞戶將雞糞四處堆積,導致全村惡臭氣味終年難以消除,近乎失控的雞糞污染讓村民怨聲載道。

  『搞運動』難治農村垃圾

  有人形容一些村屯的環境衛生是『糞堆堵門口,行人繞著走,冬天是冰山,夏天污水流』。對於農村的環境衛生,很多地方急欲整治,『搞運動』往往是一些地方整治農村垃圾問題的主要方法。

  日子富了,但環境髒了,這是很多雙城農民的共同感受。據了解,從今年3月20日開始,雙城市開展了一次針對農村環境的大規模集中整治。集中整治歷時一個多月,全市24個鄉鎮、246個行政村共清除垃圾12萬多立方米,糞肥28萬立方米,市政府共投入資金360萬元,這是雙城市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村屯環境整治運動。

  垃圾清理出了不少,農村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就連雙城市有關領導也承認,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處理農村垃圾的『機制』,這種『集中整治』只能是一種臨時的辦法,很有可能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垃圾積攢一年,春天集中清理一把。政府錢沒少花,農村環境衛生依然很差。

  垃圾清理≠垃圾處理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在南方省份,目前正在使用一種農村垃圾處理『城市化』的方法,即依托城市的垃圾處理能力,通過『戶負責盛放、村負責收集、鄉鎮(街道)負責中轉、市負責處理』的運作模式,以此逐步建立起長效的農村衛生保潔機制。

  但目前在我省很多地方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對於農村垃圾的處理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這種『處理』充其量只能被稱之為『轉移』。

  上述雙城市年初清理出來的十幾萬立方米的垃圾,由於資金和處理能力的限制,只能運往村外的指定地點,自然堆放。在采訪中,雙城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運一車垃圾可能要幾百元,要運走全市246個行政村的垃圾十分困難,市裡只能要求從各村清理出來的垃圾,運送到村外遠離水源和生活區的地方,自然風化。』

  省建設廳村鎮建設處張處長對目前我省農村垃圾的處理狀況懮心忡忡。他對記者說:『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現階段我省還有將近80%的縣市不具備垃圾處理能力,這種「城市化」的農村垃圾處理方法現在在我省全面實施的條件還不具備,解決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力量在我省一些地方進行調研,不久將根據調研的結果拿出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農民環境意識是關鍵

  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對村屯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屯衛生環境的整治。

  省建設廳村鎮建設處張處長認為,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說白了其實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是為了提高村民自己的生活質量,有的地方為了搞好村屯環境衛生每年向村民收取幾元錢的衛生費,但是這個屬於『一事一議』范疇內的事務在村民開會時卻很難獲得通過,如果村民都對這個問題不關心,完全依靠政府,農村的環境衛生問題很難處理好,所以如何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是現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

  提高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光靠村規民約和行政命令不行,關鍵靠引導。據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介紹:『愛衛會近幾年一直在開展省級衛生村評比,目的就是通過評比促進村屯衛生環境的改善,進而逐步培養廣大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這纔是逐步改善我省農村環境衛生的治本之策。』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