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應試教育風愈演愈烈 黑龍江省近四成中小學生厭學
2006-07-01 05:24: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李玲 高虹 王永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日電 6月30日,記者從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獲悉,由於昇學、考試壓力逐年增大,應試教育風愈演愈烈,我省中小學生心理異常檢出率達到23%。在對我省266所中小學校的10902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發現,39.7%的學生存在厭學情緒,患有考試焦慮癥的學生佔34.3%。

  據了解,《學校心理衛生與心理保健》項目是由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的部分成員承擔的一個國家級『十五』科研項目。

  『厭學癥』衝擊校園

  調查發現,全省中學生中有39.7%的學生存在厭學情緒,主要表現為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不願學、不認真學,學業成績差,學習適應困難,產生『恐書癥』、『恐校癥』,出現厭學與逃學現象,以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轉學、退學或肄業,其中成績優異的學生表現尤為明顯。

  小麗(化名)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向很好,全家人都對她抱以厚望。但從今年春節以後,小麗只要一拿書本,就不由自主地開始頭疼,吃什麼藥都不管用。

  哈爾濱某重點中學的初三女生小倩(化名)每天晚上都靠咖啡提神,即使已經非常疲倦,一點兒書都看不進去的情況下,也不能安心睡覺。她幾乎每天都凌晨入睡,5時起床學習。時間久了,她出現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學習成績非但沒有上昇,反而下降到了班級的中等水平。後來,她看見書本就覺得很煩,情緒低落。

  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該協會副會長張聰沛說,小麗和小倩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而是厭學導致的心理變化的自動過程,她們是在尋找一個借口逃避上學。近幾年,由於應試教育引發的青少年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只是被動服從家長、老師的要求。家長的期望值過高,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也相當嚴重。層層壓力之下,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的學生的身體肌能出現紊亂,不少學生患上了神經衰弱、神經性頭疼,對書本有條件反射性厭煩,有些學生甚至為此逃學或離家出走。

  專家認為,使每個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但現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厭學等各種心理問題困擾。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據了解,按照目前的考試模式,在智商相當的情況下,延長讀、背、寫、練的時間,成了一些教師和家長認可的提高學習成績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許多學生上初中後,面臨每月都考試排名次的壓力,更有許多臨考的中考、高考學生平均每天學習在14個小時以上,變成了『學習的奴隸』。這種嚴重損傷了學生身心健康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背離了教育的宗旨。

  考試焦慮危害孩子身心

  調查顯示,34.3%的學生在考試前出現焦慮癥。青少年臨近考試時所產生的心理焦慮狀態,稱考試焦慮或稱為考試恐怖,實質上也就是指因擔心考試受挫而引起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考試前情緒波動較大,處於煩躁和惶恐不安的狀態,坐臥不安,寢食乏味。考試前或考試當天『暈場』,出現如發燒、頭暈等不良生理反應,甚至在考試前逃跑。不少學生即使來到考場,也會在考試時心跳加速、腹痛、全身冒冷汗,嚴重者甚至不能完成考試。

  蕭茗(化名)是一名初三學生,每次期中、期末等考試前,都會發高燒,從而影響考試的正常發揮。而奇怪的是,考試結束後,蕭茗便會自動痊愈。為了治療女兒的『怪病』,蕭茗的父母帶她到各大醫院檢查,卻始終查不出病因。

  心理學家呼吁:學習負擔過重引發的學生心理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只有轉變落後的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減輕學生負擔和心理壓力,還學生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纔能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合格人纔。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