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電 2003年8月,哈爾濱火車站金貿商城地下流出了源頭不明的清水,每天的排水量達到80噸。如今,3年過去了,這裡仍然是天天排水,排水量已昇至每天250多噸。據商城估計,迄今為止,排水總量已近30萬噸。
『無名水』流了三年
2003年8月末,哈站金貿商城工作人員突然發現地下二層臺球室裡出現積水,並且地溝內也開始往外大量滲水,每天的排水量大約在80噸。當時,由於擔心地溝上面的地下迪吧地面開裂、地基受損,商城維修人員就在泵房牆壁上鑿了個洞,把地溝內的水引到商城地勢的最低處——地下消防泵房,而後再用抽水泵把水強制性排到下水管線中。事後,為了查找滲水點,商城找到了哈市供排水集團、南崗自來水分公司和哈鐵房產處等部門,但他們都否定了是自來水管線爆裂造成的。雖然此事驚動了哈市節水辦、人防辦和供水、房產等部門,這些部門也曾召開過會議,力求查清跑水的源頭,但一直也沒有查清水源。
『無名水』因查不到原因,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當時,此事曾被省、市級多家媒體關注,中央電視臺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有關部門稱該問題會早日解決。如今,3年過去了,金貿商城地下的『無名水』仍在每日流淌著,並且越流越多。
6月30日,在正對著哈站售票處的金貿商城地下入口處,記者看到一條蜿蜒近200米的排水管一直伸到商城地下。在地下排水口處,一股清水正從碗口粗的管子裡噴湧而出。記者在商城的消防水泵房內看到,清水是從泵房側壁牆面上的一個直徑約10厘米的圓洞流出來的,挨著牆角的消防地溝已經淌滿,一臺水泵24小時工作著。由於泵房潮濕,牆面不僅鏽跡斑斑,還有多處開裂,而且引水洞一側的牆壁也出現了滲漏。
如今日滲水250噸
據商城副經理吳國治介紹,流出的水清澈透明,用手一試,溫度不高,不像是供熱管線跑的水。3年前每天的排水量是80噸,現已達到每天250多噸。商場每年要掏出10多萬元錢來支付排水費用,他們覺得這錢花的很冤枉,無端給商城增加了一筆巨額開銷。再說,哈市本身是一個資源性缺水地區,在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如果水繼續長期流淌下去,會給國家造成更大的損失。對國家而言,也是水資源的浪費。另外,他們還擔心站前廣場和主樓地基天天被水浸泡,會影響到地面建築。
針對花在排水上的費用,吳國治算了一筆賬:3年間,商城一共用壞抽水泵20多臺,按每臺2000元計算,費用為4萬元;抽水泵的電費按平均每天140元計算,共花掉了16萬元;而全天24小時守在泵房和積水溝兩頭的6名維修人員的人工費用達到了近20萬元。如此計算,商城花在排水上的費用高達40萬元。
水中含氯疑似自來水
究竟這種水屬於哪種水質?吳國治拿出了一份2005年8月23日由黑龍江省公共衛生監測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記者在這份蓋有公章的檢驗報告上看到,金貿城送檢的水中的水游離餘氯含量為0.05mg/L。吳國治告訴記者,為證明『不明水』的水質到底是地下水還是自來水,他們在地下消防泵房的流水口處用玻璃瓶接了一瓶水,之後拿著水樣到黑龍江省公共衛生監測檢驗中心檢驗。在水樣檢測的31個項目中,除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鐵、錳、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標准規定值外,其餘各項均符合規范要求。其中,水游離餘氯含量為0.05mg/L。當時,檢測人員稱,直接從地下流出的水不含氯的成份,只有自來水的成份中纔含有氯。生活中,人們飲用的是管網中的自來水,通過了淨化、過濾、消毒等處理,水游離餘氯標准含量是0.05mg/L,從地溝中送檢的水樣水質的游離餘氯含量為0.05mg/L,應該符合自來水的水質狀態。
最後,吳國治指著檢驗報告不解的對記者說:『商城地下連續冒了3年的水,排水量已近30萬噸,期間我們多次找到有關部門。可是,這些部門都說不是自己的責任,直到現在也沒人來管。現在找不到水源的出處,也就無法解決問題。如果水繼續流下去,商城遲早會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