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胸懷百年夢 大慶新時期"五面紅旗"創新寫輝煌
2006-07-04 18:1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月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4日電 題:胸懷百年夢--大慶新時期"五面紅旗"創新寫輝煌

  東北網記者 邵月明

  大慶,是一片英雄輩出的土地。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英雄和石油人,纔有了大慶油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英雄是員工楷模,是企業之魂,英模精神是推動大慶油田公司發展的動力。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錘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歷史,就是一部高揚旗幟、傳承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歷史。會戰初期,在艱苦奮斗的環境中,造就了一支以王、馬、段、薛、朱『五面紅旗』為代表的石油鐵軍;創建百年油田的今天,又湧現出了新時期的『五面紅旗』。他們是『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傳金、『敢打硬仗的鐵人式隊長』趙傳利、『勤勉務實的模范書記』權貴春、『勇攀新高的工人技師』何登龍、『執著創新的三采勇士』王寶江。他們像新老鐵人一樣,用對黨、對事業、對理想的忠誠和執著,詮釋了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姜傳金
姜傳金

  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傳金

  姜傳金:『我的生命屬於大慶,我要為石油貢獻畢生。』

  今年43歲的姜傳金,履歷很簡單,自1987年從大慶石油學院地質專業畢業,就一直紮根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從事油氣勘探研究工作。現任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方法研究室課題組組長、高級工程師。先後參加和主持了21項課題研究,有10項研究成果獲得局級以上獎勵。在經歷了患尿毒癥和腎移植手術的人生磨難後,他重返工作崗位,攻克了火山岩儲層准確預測的世界級難題,指導了深層天然氣勘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能否在大慶油田找到大氣田——這是幾代石油人的夢想,而深層火山岩氣藏預測是制約深層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的『瓶頸』。這就像是在大海中尋找魚群,找准了,一網打下去纔能打到魚。2003年初,姜傳金不顧自己久病初愈的身體,通過招標大膽地承擔了這一課題。從此,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他都在思考如何改進方法、如何設定參數,甚至連走路、吃飯時也在琢磨。通過跟蹤掌握國際前沿技術,他首次將頻譜成像技術引入儲層預測,提出了逐步儲層預測法,有效地克服了地震預測的多解性,使火山岩儲層預測的可靠性和精度大大提高。

  2004年,他再次挑起重擔,組織開展了『火山岩儲層預測技術研究及應用』攻關。與上一個項目相比,這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工作緊張時,他常常在計算機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一天下來,往往累得腰酸背痛,回家後妻子一邊流著眼淚給他按摩,一邊心疼地對他說:『正常人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啊!』就這樣,他硬是連續堅持了4個多月,終於成功地繪制出了高質量的成果剖面圖,有效地解決了火山岩厚度預測難、儲層相帶地震表征難、物性特征定量描述難3大難題,開闢了火山岩氣藏儲層預測的新途徑。使大慶油田儲層預測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項目評審時,身體虛弱的姜傳金拿著激光筆的手止不住地抖動,投影屏幕上的紅點像火苗一樣上下跳動,專家們聽完他的答辯後,許多人流著淚報以熱烈的掌聲。

  當年,姜傳金利用儲層預測研究成果指導部署的9口探井,火山岩預測符合率達到100%,火山岩儲層厚度預測符合率在80%以上,與一般深層探井成功率均小於40%相比,僅此一項就至少節約勘探投資1.5億元。這在我國天然氣勘探史上堪稱奇跡。


趙傳利
趙傳利

  敢打硬仗的鐵人式隊長——趙傳利

  趙傳利:『什麼樣的人纔算「鐵人」?要比手上的繭子,更要比腦瓜裡的知識。繭再厚,臉再黑,腦瓜裡沒道道,修不出井來,那算什麼「鐵人」!』

  現任井下作業分公司修井一大隊107隊隊長的趙傳利,今年42歲。1981年參加工作,始終工作在井下作業第一線,創出了油田大修隊伍的『三個第一』:第一個采用側鑽井技術、第一個實施電泵井打撈、第一支進行氣井施工的隊伍。他對『撈、磨、銑、套、倒』等12大系列300多種工、用具,都能熟練應用。去年,他帶領全隊冒著生命危險,僅用40分鍾就圓滿完成了被稱為『定時炸彈』的昇深2井施工任務。

  『鑽井苦,油建累,又苦又累修井隊』,是流傳在油田上,婦孺皆知的一句話。1981年參加工作一直奮戰在修井第一線的趙傳利,陪伴他最多的,是艱苦。當作業工人,冬天,頂噴搶起,黏糊糊的油水劈頭蓋臉地往下澆;夏天,汗水、油水、泥水混在一起糊滿全身。

  趙傳利從事井下作業20多年來,經歷過許多艱難險阻,特別是2004年施工昇深2井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使他對生命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1996年投產的昇深2井,由於套管腐蝕嚴重,周圍已經產生漏氣,一旦爆炸,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油田要拆除這顆『炸彈』,聯系了國內幾家施工單位,都不敢嘗試。油田最後決定把這塊『硬骨頭』交給107隊。

  趙傳利向大家宣布這個消息,並交代了任務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大家沈默了。有一個工人按捺不住了:『隊長,跟你乾好幾年了,我們誰都沒耍過熊。可這口井實在太危險了,我們撂倒了無所謂,可老爹老娘老婆孩兒咋整?』是的,乾得好啥說沒有,乾砸了,甚至把命都搭上,咋向家人交代呀!還沒等乾,趙傳利就感到了不同尋常的壓力。他耐心地做著大家的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們107隊打了不少漂亮仗,不憑這個,誰能把這麼艱巨的任務交給咱!不錯,這口井十分危險,這點危險就把我們嚇跑了,以後叫人家怎麼看咱107隊!』停頓片刻,他說:『這樣吧,大家表個態,是英雄好漢的就舉個手!』話剛說完,令他沒有想到的場面出現了。不論是隊乾部,還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工,一只只粗糙的手齊刷刷地舉過頭頂。那一刻,他真的感動了,為107隊有這樣的員工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欣慰,107隊就是沒有孬種!看到大家雄心勃勃的樣子,趙傳利做起了進一步的動員:『既然我們也是上「戰場」,立個「軍令狀」咋樣?』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於是凝聚著大家決心的『軍令狀』出爐了:『我們保證在昇深2井作業施工中,嚴格履行崗位職責,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保證安全、優質、高效施工,順利完成生產施工任務!』在莊嚴的氣氛中,他帶頭簽上了名字:隊長趙傳利、書記黃志虎、副隊長蔣德山……全隊員工沒有一個掉隊。30個普通的名字,代表著30名壯士堅決完成任務的雄心!它意味著這場血與火的戰斗中,哪怕搭上生命也要換回一方平安。

  2004年8月6日8時40分,壓井開始了,現場的人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在發生井湧的一兩分鍾內處理不及時,地下的『氣老虎』可能隨時竄出,瞬間就會機毀人亡!關鍵時刻到了,趙傳利和書記、副隊長、兩名班長組成『敢死隊』,登上井口執行操作。周圍的空氣好像凝結一樣,上百人的現場鴉雀無聲。大家全神貫注,沈著冷靜,動作協調,配合默契。僅僅用了40分鍾就完成了拆、卸井口及井控安裝,比平時演練足足縮短了1個多小時!重磅炸彈被拆除了,他和隊員們歡呼雀躍,現場頓時成為歡樂的海洋!

  成功封井後,有人問趙傳利:『生死40分鍾,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他笑著說:『就是玩命也要把它拿下。』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鐵人『王進喜』的那句話:『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權貴春
權貴春

  勤勉務實的模范書記——權貴春

  權貴春:『當好基層黨委書記,要做到「三大」,心大、容人容事,嘴大、敢抓敢管,手大、工作不分分內分外。』

  55歲的權貴春,時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采油五廠作業大隊黨委書記。自1987年以來,先後擔任過采油五廠機修廠黨總支書記、廠黨辦主任、一礦黨委書記、廠宣傳部長等職務。2002年,被評為高級政工師。他一心想著職工群眾,真心希望身邊的每位同事成長進步,與他一起工作過的班子成員和基層乾部,先後有20多人被提拔。他工作過的單位年年被上級評為先進,他本人14次被評為市、局級模范。

  2003年初,他受命任職時,大隊班子連續兩年考核排名靠後,業績指標完成情況也不好,職工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的風氣,但短短兩年,局面就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他靠的是什麼?讓我們看他的業績:他先後提出了『當油水井保健的專家,做采油礦信賴的朋友』、『安全是最大的福利,違章是最大的隱患,平安是最大的幸福』、『靠能力上崗、靠敬業在崗、靠素質擇崗』等一系列理念,探索出了以文化創新,引領企業管理行為的新路子,很好地保證了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調動了全體職工的創新積極性。

  身為企業基層黨委書記,權貴春誠心尊重員工的權利,精心維護員工的利益,真心牽掛員工的困難。

  一次,在前線餐點用餐時,他發現工人喜歡飯後馬上喝一大碗涼水。回去後,他立即組織機關人員上網收集科學飲食知識,並匯編成小冊子,分發到員工手中,以幫助工人逐步改掉頓頓大魚大肉、炒菜放鹽太多、飯後立飲一碗涼水等不良習慣。

  還有這樣一個鏡頭:老工人劉洪海的母親去世,他老家遠在農村。權貴春2時多便起床趕去吊唁,按當地習俗在老人靈柩前恭恭敬敬地磕了3個頭。

  工人們感動了,因為,他們此時看到的不是采油五廠作業大隊的黨委書記,而是一個親如一家的兄弟。

  心裡時刻牽掛著員工的冷暖,晚上到偏遠的油井去『蹲坑』,一心朴實地搭臺子、當梯子、做嫁衣,權貴春用人格魅力把班子緊緊凝聚在一起,讓員工和黨委心貼著心。

  權貴春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卻帶出了一支優秀的團隊。這,遠比一個人的力量大得多。


何登龍
何登龍

  勇攀新高的工人技師——何登龍

  何登龍:『雖然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只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能更好地為油田服務,為油田負責一輩子。』

  從一名徒工成長為采油四廠第二油礦五隊的高級技師何登龍,54歲,共產黨員。他已和采油井站打了30多年交道,通過刻苦自學,先後解決各種生產難題170多項,進行技術革新59項,累計創經濟效益800多萬元。他編寫的《更換抽油機零部件標准》,被收錄到油田《采油采氣工藝專業技術標准匯編》。他先後培訓員工5000多人次,有85人被評為廠級技術能手,2人在石油系統技術大賽中進入前3名。

  1971年,初中畢業的何登龍從甘南縣農村招工來到采油四廠,當上了一名作業工。剛參加工作時,沒有指定師傅,何登龍就把全隊人都當成師傅,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很快就能單獨頂崗了。日積月累,他不僅很快熟悉了采油工藝流程,還能結合地面、地下情況分析生產難題。

  隨著工作上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何登龍常常感到文化知識不夠用。為此,他白天有空就學,晚上和兩個上學的孩子擠在一個飯桌上做習題,一學就學到深夜。鄰居看到了說:『一個工人還學啥呀,不如跟我們喝點小酒,打打麻將。』但他想:『誰不願意圖個安逸,享點清福。但人活著不光為這些,企業發展需要每個人都出點力,誰都不能拖後腿,尤其作為一名黨員,更要對這份榮譽負責。』經過不懈努力,他完成了成人中專學業。1992年,順利通過全局首次選拔高級技師考試,成為全廠第一名高級技師。

  2002年,他參與編寫集團公司《抽油機安裝工》、《采油工》、《注水泵工》教材。五人編寫組中,他是惟一的工人,且負責了全部教材工作量的一半,約140萬字。而早在1992年,他就編寫了大慶油田第一部《更換抽油機零部件標准》,且被收入油田的《采油采氣工藝專業技術標准匯編》,成為大慶給科技人員和職工立規矩的第一位工人。這些年來,他先後解決各種生產難題170多項,提合理化建議85條,進行技術革新59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800多萬元。他是大慶油田當之無愧的『學習型、知識型』工人的典范。


王寶江
王寶江

  執著創新的三采勇士——王寶江

  王寶江:『搞科研哪有不失敗的,我不怕丟面子,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只有敢想敢做,纔能突破極限。』

  采油六廠試驗大隊副大隊長王寶江,36歲,共產黨員。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站在喇嘛甸油田這個三次采油攻關實驗的最前沿,成功破解了污水注聚、凝膠體系檢測等世界級技術難題,開展了『泡沫復合驅』、『形變懸浮膠體』、『兩元兩相驅』等聚驅後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術研究。他研制的『凝膠高壓恆溫流動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際凝膠體系檢測領域的空白。他發明的『用污水代替清水配制聚合物』的方法,僅44口井就提高采收率4.58個百分點,多創效3億多元。他單獨或與他人合作發表論文35篇,其中9篇獲一等獎,十餘項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2004年,他被油田公司破格命名為『油氣田開發專家』。大慶人稱他是『挑戰難點和極限』的勇士。

  清水用量大,污水處理難,是聚合物驅油必須解決又極難解決的問題。當年,僅喇嘛甸北東塊一個區塊,最多時每天就要用掉2萬方清水,生產常因缺水而停注,采出來的污水又使環保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如果能用污水代替清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就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際上沒有先例,聚合物驅油理論不認可,想法一經提出便遭質疑,王寶江憑著自己精心學習研究的理論基礎,據理力爭。王寶江說:『我堅信,一定存在成功的可能。』

  項目獲得批准,王寶江還沒過完蜜月。他把行李搬到實驗室,白天實驗,晚上分析。親朋好友見王寶江整天不回家,以為他們兩口子鬧了什麼別扭,跑到單位來問個究竟,差點鬧出大笑話。

  前不久,公司專家組對這項技術進行了鑒定,被評為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技術應用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非常可觀。僅試驗區的44口井就比清水對比區多提高采收率4.58個百分點,多創效3個億,僅喇嘛甸油田,年利用污水就達700多萬噸,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污水治理示范區。目前,這項技術現已推廣到6個采油廠,被認為是『聚合物驅油的革命性措施』。

  如今,喇嘛甸油田在三次采油上,已經形成了『基礎研究點狀突破、應用研究面上拓展、對策研究鏈式推進』的布局,探索了『先調剖、後分層,先高速、後低速,高粘度、低速度』的聚驅開發模式,支橕起采油六廠原油產量的『半壁江山』,並成為油田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橕。這裡面,融入了王寶江和同事們的心血,體現了他們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在油田,不僅僅有『五面紅旗』,還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正是他們以血肉之軀,鼎力橕起了油田發展的脊梁。創建百年油田,需要不竭的人纔,更需要不朽的精神。會戰時期『五面紅旗』光芒四射,如今,油田公司『五面紅旗』正在高高飄揚,在『紅旗』交相輝映之下,還有更多的石油赤子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正是有了這樣的建設者,大慶油田的發展新篇纔得以續寫,百年油田的夢想纔可以實現。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