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鑽井隊隊員在接受安全教育。記者 汪 波攝
東北網7月4日電 6月中旬,記者來到大慶石油管理局鑽探集團鑽井二公司1205鑽井隊。這支當年鐵人王進喜帶過的隊伍,是鐵人精神的發源地。1953年建隊至今,1205鑽井隊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
堅持傳承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1205鑽井隊的精神支柱。幾十年來,無論條件發生什麼變化,鑽井隊黨支部都堅持傳承鐵人精神不斷線、不走形、不失真。每當有新人入隊,黨支部給新同志上的第一課就是到榮譽室進行傳統教育,樹立『隊史使我更光榮、我為隊史添光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據人民日報消息稱,幾年前,1205鑽井隊到喇嘛甸區塊參加會戰。此處極易出現氣湧、井湧等工程事故,被稱為『氣老虎』。面對建隊以來首口氣井施工任務,支部成員立下誓言:不高標准『拿』下這口井決不回家!
施工中,大家吃住在井上,支部成員還專門組成技術攻關小組,研究新的泥漿體系。經過3天3夜反復試驗,終於重新摸索出一套體系,使泥漿6項性能均達到最佳狀態。會戰結束後,公司領導評價1205鑽井隊班子說:『鐵人隊的班子就是鋼班子,沒有攻不下來的難題。』
黨支部成員始終牢記著王進喜說過的話——『當了乾部,還是鑽工』、『要當一輩子老黃牛』。一次緊張施工中,拉石粉的車陷進距井場300米處的泥水中,井上只有8名鑽工,如果不及時提高泥漿比重,就無法繼續施工。時任隊長李新民當機立斷:把石粉扛到井場!當時,他的關節炎復發,剛打完封閉針,可他硬是咬著牙,帶領鑽工把26噸重晶石粉一袋袋地背進了井場。鑽工們都說:『李隊長乾工作就像鐵人一樣,真有股拼勁。』
黨員們的鐵規沒有特殊情況不離井隊,節假日不離井場,復雜情況不離現場,關鍵環節不離崗位;帶頭執行制度,帶頭學習技術,帶頭遵章守紀,帶頭吃苦奉獻——這是鐵人隊伍中黨員們的鐵規。
在采油五廠打井時,發現沈沙池裡的沈沙有1米多深,黨員李艷輝二話沒說,跳進池中一點一點兒地清理。沈沙池內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泥漿中的藥品也浸得皮膚火燎燎的疼,他全然不顧,平時五六個小時纔能完成的工作量,他僅用3個小時就乾完了。
有一次,由於連日降雨,井場周圍積滿了近兩尺深的水,固井急需的100多根套管只能卸在距離井場600米遠的公路上,如果不及時運進來,就會影響固井。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班組的黨員紛紛跳入泥水中,人拉肩扛搬運套管。在黨員的帶動下,正在駐地休息的職工也都趕回井場,一直奮戰到次日凌晨,保證了正常的生產運行。
鑽井隊現任隊長胡志強曾在一次井口施工中身受重傷,下頜開放性骨折,4顆門牙被削掉。根據傷情,大隊安排他休息半年,可剛出院他就直接來到工地。隊友們攔著不讓他動手,他就站在邊上看。『只要不離開井場,哪怕是站著看,也是學習,也會有收獲!』胡志強說。
實現鑽井技術新跨越1205鑽井隊是一支以打調整井為主的井隊。隨著油田開發難度的加大,各種特殊工藝井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對鑽井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鑽井隊黨支部創建了『青工崗位技校』,廣泛開展『崗位交叉、技能昇級』達標競賽和崗位『傳、幫、帶』活動,幫助青年工人盡快掌握專業技術技能。
2000年,1205隊承擔了建隊以來首口定向井施工任務,實現了由單一井型向多井型施工的歷史性轉變。2003年6月,1205隊又首創用ZJ15/900DB鑽機打出井底水平位移532米的叢式定向井的新紀錄。
短短幾年時間,1205隊成功實現鑽井核心技術新跨越,成為一支集定向井、水平井和側鑽水平井等多種井型施工能力於一身的多功能鑽井隊。經過不懈努力,1205隊還先後通過了HSE和ISO9002國際認證,獲得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甲級鑽井隊資格,拿到了進軍國內外鑽井市場的『通行證』。今年2月,1205鑽井隊項目部正式開赴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