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電(黑龍江日報記者王瑋 東北網記者黃健)記者從4日召開的全省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黑龍江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穩步實施,全省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成效顯著。
政策性破產工作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10年來,國家共下達黑龍江省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149個。其中,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等118戶企業破產終結,安置職工28.8萬人,國有金融機構核銷債權110億元,得到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0億元。雞西礦業集團城子河煤礦等22個項目正在實施或准備實施。雙鴨山礦業集團七星煤礦等9戶企業因情況變化改變改革方式,經省政府同意退出破產。
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困難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後,促進了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對12戶糖廠實施關閉破產,壓縮生產能力34萬噸,保留的6戶企業全部改為民營,解決了制糖行業產能過剩和巨額虧損問題。通過對佳紡、齊紡等一批缺乏比較優勢、包袱沈重、虧損嚴重的紡織企業實施破產,達到了行業結構調整的目的。通過對東光機械廠等8戶軍工企業實施破產,實現了輔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剝離,精乾了主業,優化了企業結構。黑龍江省國有企業通過政策性破產,提高了經濟運行質量,促進了危困行業脫困。通過118戶企業破產,消除105億元虧損,從根本上消除一批虧損源,提高了經濟運行質量。四大省屬國有重點煤炭生產企業通過18戶資源枯竭和扭虧無望煤礦破產,得到中央財政資金破產補助64.4億元,削掉虧損50億元,安置職工16.6萬人,補發拖欠職工工資12.3億元,卸掉了債務和人員包袱,為企業擺脫困境、獲得新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第二機床廠破產後,按市場化原則並購重組整合資源,成功地解決了改制與發展問題,為全省重型機床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政策性破產促進了改革,維護了社會的穩定。118戶政策性破產企業,總計籌集資金123億元,妥善安置職工28.8萬人,消除了許多不穩定因素。此外,通過政策性破產盤活了閑置資產。118戶企業破產終結後,舊的機制被徹底打破,閑置的土地、廠房、設備等有效資產通過吸收社會資本、職工入股、外資收購等多種形式實現了重組,重新發揮了效用,促進了發展和職工再就業。東光機械廠破產重組後,350名職工重新上崗,年銷售收入增加2倍多。青岡糖廠破產後,引進投資商利用閑置廠房生產玉米淀粉,年加工35萬噸,實現了產業轉型,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的發展。
據悉,今後三年黑龍江省將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任務。全省將完成145戶企業破產,安置職工30萬人,核銷金融債權193億元。
副省長劉海生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