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電 韓國周期間,中韓專家聯手為4名先天性心髒病患兒補心,獲得成功。3日,記者目擊了最重的一例室間隔肌部大缺損小患者,5歲的鄧朝成接受手術的全過程。
12時40分,經過麻醉,手術開始。13時03分,鄧朝成的胸部切口被打開,心髒跳動清晰可見;13時17分打開心包膜;13時33分進行體外插管,中韓專家們慢慢地將4根管子插入小朝成的靜脈;13時46分醫生為他注入心髒停跳針;13時45分鄧朝成的心髒緩慢停止跳動;14時17分,中韓專家聯手實施補心手術;14時50分,中韓專家開始縫合內胸腔,心髒開始有節奏地恢復跳動;15時整,醫生撤掉體外循環機;15時48分,中韓專家開始為患者縫合外胸腔……3個小時,中韓專家成功地完成了手術。鄧朝成的媽媽聽到這個消息時,眼淚潸然而下,連聲說,『謝謝,謝謝大家給了我兒子第二次生命。』
截止昨天下午16時30分,4顆殘缺的童心被中韓專家聯手補救成功,每個手術平均歷時3小時。最後一例手術成功完成時,中韓專家金雄漢、金壽真、李相根和市兒童醫院心外科主任李懷寧相互擁抱慶祝,金雄漢說,『我知道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的痛苦,所以我要把我的技術傳授給哈爾濱市兒童醫院的專家們,讓他們救治更多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
4個接受補心手術的孩子,有著相似的經歷,四個家庭都來自農村,都是為了給孩子治病來哈打工。手術成功了,4個受到病痛折磨的小生命重新擁有了新生活。
12年來第一個請求
在4名得到中韓專家救治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中,娜娜是年齡最大的小患者,她始終用自己堅強的微笑,來安慰媽媽那顆不安的心。
楊娜娜12年前出生在肇東市的普通農民家裡。3歲那年,她去村衛生所看病,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可當時家裡的條件並不允許娜娜去治病。為了給娜娜治病,父母來到哈市打工,全家在動力區租了一間只有10平方米的平房居住。看著父母為給自己治病省吃儉用,懂事的娜娜從不向父母要東要西。去年,娜娜因闌尾炎住院,手術後,媽媽問她想吃什麼,娜娜想了想,搖搖頭說,『我什麼都不想吃。』
懂事的娜娜好像能讀懂寫在父母臉上的艱難,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組織全班同學去游樂園玩,但每人需要交50元的費用,媽媽聽說後同意拿出50元錢給娜娜,可娜娜想了想說:『媽媽,我們就在小區裡玩一天吧!』
就在做手術的前一天,媽媽照例問娜娜想吃什麼,娜娜稍微遲疑了一下說,『我想吃白蘭瓜。』聽到這句話,媽媽的眼淚流了下來,這是娜娜12年來第一次向媽媽提出請求。
太擔心三天沒睡
在此次中韓專家聯手救治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的行動中,最小的患者叫王洋叡,今年4歲。王媽媽說,因為擔心孩子,她已經3天沒合眼了。
王洋叡在出生後第2天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心髒病。全家人靠著爸爸在哈市打工掙的900元錢維持生活。活潑好動的王洋叡有時會忘記自己生病的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可每當玩到高興時,他總是忽然停下來,默默地轉身離去。媽媽看到眼裡痛在心上。為賺錢看病,爸爸經常一天乾好幾份活,累得每天回到家裡直不起腰。這時小洋叡就會走上前用他的小手為爸爸捶背。
如今,小洋叡成功地接受了手術,靜靜地躺在監護室裡等待著新生活的到來。
為『補心』變賣田地
記者在病房內見到周子怡時,她正在病床上翻看著《世界童話集》,看到同屋的小病友相繼被推進手術室,小子怡低聲說,『我們相處得可好了,我們會很快在一起玩的。』
今年10歲的子怡生在五常市,出生4天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心髒病,由於心髒病的原因,子怡成為村衛生所的常客,感冒、點滴成了她10年來最常做的事。面對著家庭的重擔和女兒的醫療費用,父母把家裡僅有的幾畝地都賣了,來到哈市打零工賺錢。為了子怡,爸爸特意租了一個樓房,子怡也不辜負爸爸的希望,每次考試都在班級裡排前五名。進手術室前子怡翻看著她心愛的童話集,當護士來接她進手術室的時候,子怡對護士說,『阿姨,可以讓童話集陪著我嗎?』
『我知道自己有病』
家住在青岡縣的鄧朝成3歲時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為了攢錢給兒子治病,父母帶著小朝成來到哈市,爸爸每月只有600元收入,媽媽在家照顧朝成。懂事的小朝成在家人的談話中得知自己有病,每次出外跟小朋友玩時,都不忘回頭跟媽媽說上一句,『媽媽,我知道我有病,我不會跳著玩的。』每當聽到這句話,鄧媽媽都會心如刀絞。
在小朝成被推進手術室時,他似乎知道馬上要面臨的事,哭著對媽媽說:『不手術行嗎,我怕,我怕……』手術室的紅燈亮起來的瞬間,鄧媽媽用雙手捂住臉失聲痛哭。
小朝成是此次實施手術的4例先天性心髒病患兒中病情最重的,值得慶幸的是手術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