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電 題:企業文化驅動大慶『為祖國加油』鐵人隊伍踏夢前行——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紀實
東北網記者 邵月明
大慶,這個名字與彌足珍貴的石油緊緊相連,與激勵斗志的鐵人精神緊緊相連。而這正是大慶企業在近半個世紀的風雨洗禮中所形成的文化之根。
![]() |
石油工人在井架下舉行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 |
企業文化——油田公司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一個企業,真正有價值、有魅力,能夠經久不衰、最終留下來的,不是它的產品,而是它的文化。有了蓬勃發展的文化,企業就有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企業文化,這筆珍貴的無形資產,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慶油田公司)『十五』發展中,不僅幫助這個特大型國有企業度過難關,而且越發地充實、豐潤起來,引導著鐵人隊伍不斷向前。
大慶油田公司成立以來,把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時代賦予的使命,用戰略的思維,從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整合傳統文化,以觀念更新推動理念創新,以文化發展推動管理昇級,塑造體現時代特點和自身優勢的企業文化,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理念體系、行為規范及企業形象,實現了從理念到實踐的飛躍,引領企業持續有效發展,為創建百年油田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橕。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油田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轟轟烈烈的大慶石油會戰時期,但凡從上個世紀60、70年代經歷過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工業學大慶』。學什麼?學的是在工作中所體現出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是大慶油田的文化精髓,是大慶油田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大慶精神產生60年代石油會戰,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與優秀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慶精神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懮的奉獻精神。』長期以來,大慶精神一直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培育和倡導。江澤民總書記曾指出:『在實現四化的過程中,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特別要發揚大慶精神。』
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同志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懮、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乾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願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乾的奉獻精神等。
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油田公司形成共識:現在的大慶油田公司,不再需要人拉肩扛,也不必用身體去攪拌泥漿,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依然要有,科學創新的精社更要有,我們從老一代石油工人的作為中提煉、繼承,從而發展這兩種精神。
1999年重組改制後,大慶石油管理局和大慶油田公司分開分立。面對當時的局面,大慶油田公司員工一致認為:這是為參與國際競爭進行的整體部署。我們必須理解、執行和支持。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大慶。大慶就是要為國分懮。
至2006年4月底,鐵人生前所在的大慶鑽井二公司,已有9支鑽井隊通過國際競標,進入國際市場,在美國等7個國家開采鑽井。
大慶精神具有一往無前的進取力量。鐵人的隊伍首次出國打井,對國際規則從認識到執行都有很大差距。一次,一名職工進入井場沒戴安全帽,被甲方請出現場,甲方建議不許這名職工再次進入施工現場。
屈辱,委屈。但很快,如何發揚『三老四嚴』的討論在異國展開;又很快,鐵人後代的作風、業績受到外方贊賞。現場的美國軟件公司技術總監說:『這個中國隊真有本事。』
二十世紀末,社會轉型衝擊了大慶。1997年開工建設的中十六聯,是一項油田開發建設以來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現代化水平最高,為跨世紀穩產服務的重點工程。然而,該站在投產驗收合格後卻暴露出大小問題107個。大慶油田公司管理層敏銳地認識到,『中十六聯現象』所暴露出的問題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其實質是個人思想滑坡導致隊伍作風和大慶精神滑坡的必然結果。油田上下開展了以查擺『中十六聯現象』為內容的大討論、大反思、大整頓活動。這次活動的開展,使油田職工進一步認識到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更需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大慶優良傳統。經過『中十六聯』人不懈的努力,到2004年7月,187家大型國企的代表聚首大慶研討企業文化時,中十六聯已成為代表觀摩的先進基層站點之一。在弘揚大慶精神的市場經濟時期,繼一次創業出現的1205隊、1202隊『鑽井雙雄』後,大慶又誕生了『雙基姐妹花』——北十五聯,中十六聯。
![]() |
『中十六聯』整潔規范的生產現場 張永科 攝 |
過去『一個樣』如今『不一樣』——油田公司企業文化的創新
『素質高低使用不一樣,管理好壞待遇不一樣,技能強弱崗位不一樣,貢獻大小薪酬不一樣』,新時代的『四個不一樣』與昔日的『四個一樣』薪火相傳!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有機融合,是油田公司的高人之處。『四個不一樣』管理理念的提出,在帶給員工壓力的同時,也帶給員工奮發圖強的動力,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前行的腳步,它不僅是油田公司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典范,也是現代管理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成功范例。2003年,在中外企業文化青島峰會上,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孫淑光榮獲個人貢獻獎,油田公司榮獲中國企業文化建設20年建設實踐獎,『四個不一樣』管理理念榮獲設計案例獎。
油田公司深化『四個不一樣』管理理念,一是對公司級主要科技項目全部實行課題制,科研人員通過承擔科研課題拿酬金,通過取得『高含金量』成果獲重獎,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拿提成,優化資源配置,激活創新潛能。二是加大獎勵力度,實施政策激勵。近幾年,大慶油田公司出臺了重大項目獎勵政策。今後,這種獎勵政策要向群眾性創新、日常化創新延伸,使所有在創新上作出貢獻的人,都能得實惠、受獎勵。三是通過命名表彰,實施精神激勵。大慶油田有著選樹先進典型的光榮傳統。科技人員的傑出代表王啟民被樹為新時期鐵人,新時期科研人員姜傳金、王寶江,名列新時期『五面紅旗』。今後,對於全員創新中佼佼者,要授予功勛員工、科技明星等榮譽稱號。四是進行生涯設計,實施成長激勵。讓最適合的人去從事最適合的事業,是現代管理的要義。建立資深專家、高級技術專家、技術專家、公司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廠(分公司)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專業技術骨乾等共6個層次的核心人纔成長通道,使科技隊伍成為充滿活力、大有作為的群體。
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大慶石油人將高揚大慶精神的旗幟,一路承載重任,踏夢前行,在『十一五』以思想的解放、戰略的調整、務實的作風換取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人纔強企作用,增強文化驅動功能,通過大力發展三次采油技術,保持年產1000萬噸的生產規模;通過加快外圍上產步伐,實現年產油700萬噸的奮斗目標;通過天然氣的跨越式發展,實現天然氣年產量50億立方米;通過加快市場開發步伐,擴大企業生存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