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海城在巡線 |
![]() |
李海城的幸福一家 |
東北網7月5日電 題:一個人的哨所
周軍 朱艷 記者 印蕾
在黑龍江省東寧縣中俄邊境的林海深處,半山腰有一座低矮的瓦房,門前飄揚的五星紅旗格外鮮艷——這裡是石門子哨所。
李海城是這個哨所的哨長,也是這裡唯一的兵。
第一眼見到李海城,他給每一個人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接受采訪時,李海城的臉上總是掛著靦腆的笑,不問不說話。談及自己,他平靜地說:『沒有經歷過,不會知道一個人面對大山的感覺。』
李海城的任務是維護綿延在大山裡90多公裡的架空明線。由於線路分布遠,地形復雜,李海城每次巡線查線都要徒步翻山越嶺,平均每天得走20多公裡,一年下來,相當於從中國的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
清晨5點半,與百公裡外的團通信連試線,是李海城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他負責保障的是駐地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兩個連隊。由於點多線長、地形復雜,斷線、混線故障幾乎每天都要發生。一有情況,不管白天黑夜,李海城馬上就得出發,背著幾十公斤重的器材逐段排查,少則六七個小時,多則兩三天,徒步是李海城穿越深山老林唯一的交通方式。
每次孤身遠行都是一次歷險,李海城的腰間總是系著一面銅鑼,這是他對付野獸的『秘密武器』。遇到蛇、草爬子、黑熊等野獸怎麼辦?於是他就想出了這個『敲山震虎』的辦法。
巡線時遭遇野豬,他被困在樹上將近一個小時
2004年,已經有9年軍齡的李海城主動申請來到了這個『一個人的哨所』維護線路,而哨所距離團部有88公裡。
線路所經之地有高山低谷,有叢林沼澤,維修保障任務繁重而艱巨。但是,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風霜雨雪,李海城從未間斷過對通信線路的巡護。他說:『軍人就要迎著困難上,軍人執行任務是不講條件的!』
由於海拔較高,通信線路經過的地方多是灌木叢和橡樹,是野豬覓食的去處。李海城巡線時常常與野豬不期而遇。
2004年10月的一天,李海城巡線走到滾兔嶺的溝底時,發現了一頭約200公斤重的野豬,正在一片玉米地裡踩踏,恰巧擋住了前進的路。李海城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棍,向野豬一邊揮一邊喊,想把它嚇跑。沒想到這頭野豬不但沒跑,反而向他衝了過來。野豬的速度太快了,李海城沒來得及躲開,就被它撞了一個跟頭。接著,野豬轉過身來又向李海城撲來,這時李海城纔看清,這頭野豬的獠牙足有兩寸多長,是村民平時常說的連老獵手都不敢打的孤豬。此時,李海城別無選擇,憑借著通信爬杆的過硬素質,他迅速爬上了身旁的一棵松樹。野豬在樹下用獠牙拱了將近一個小時,纔慢悠悠地離去。
2006年春節,李海城的妻子王冬紅特意帶著孩子從河北老家趕到哨所陪他過年。大年三十的下午,李海城檢測到某段線路有故障。他對妻子說:『節日戰備需要這條線,首長給基層官兵拜年需要這條線,戰士們與家裡通話也需要這條線啊!』說完,就背著維修工具衝進了刺骨的寒風。
當他在風雪中深一腳、淺一腳地返回時,不慎陷入一個積雪近兩米的雪窩中,怎麼爬都爬不上來,而陪伴他的,只有風雪的呼嘯。在努力了兩個多小時後,他用腰帶拴住攀杆用的腳扣,掛住了旁邊一棵小樹,這纔死裡逃生。當他雪人似的出現在妻兒面前時,妻子一把抱住他,心疼地哭了。
雖然在維護線路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險,但在李海城的『哨所日志』上,永遠只是簡單的幾個字:『線路正常』、『故障排除』。
每逢重大紀念日,他堅持一個人昇國旗
『一個人的哨所』有兩間屋子,面積不過20平方米,一間是器材間,一間是臥室;臥室裡有兩個舊衣櫃、一張床、一臺25英吋的彩電和幾件炊具;連隊每月給他送一次給養。
雖然只有一個人,但李海城卻按一個軍人的要求,把日子安排得一絲不苟。
在哨所裡,記者在牆上看到一沓『工作計劃安排表』,上面清楚地寫著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查線。最上面一張表的內容是當天的:上午查線,下午黨員活動。
記者笑著問:『這地方就你一個人,有必要這麼認真嗎?』
李海城嚴肅地說:『一個人也是兵,不論在哪裡,部隊的制度必須嚴格落實!』
兩年來,李海城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他堅持每周向連隊匯報一次工作情況,1個月向連隊黨支部匯報一次思想情況。平時他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一日生活制度』:早晨,堅持一個人出操;晚上堅持一個人看新聞;業餘時間堅持一個人學習;每逢重大紀念日,他堅持一個人昇起國旗……
情人節的『玫瑰草』
2006年春節,前來探親的妻子王冬紅看到丈夫工作的艱苦,毅然放棄了舒適優越的城裡生活,帶著孩子來到海城身邊,一個溫馨的夫妻哨就這樣誕生了。
王冬紅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月14日中午,我隨海城巡線走在回來的路上時,我非常勞累,沒精打采地走在前面。突然一把枯草遞到我眼前。我抬頭一看,只見海城正傻傻地對著我笑,並憨憨地對我說:『情人節快樂,老婆!送你一把「玫瑰草」』那一刻,驚訝、激動、幸福、甜蜜緊緊的包圍著我,那種感動、浪漫是無以言表的。
『自從妻子來了之後,不僅給我帶來了一份歡樂和慰藉,而且還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學會了檢修器材,爬杆接線等線路基本維護技能。』
談起妻子的到來,李海城滿臉喜悅。他說,自打妻子來到維護哨,他總會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有時刮風下雨過後,線路出現了故障,他累得不願動彈甚至有些急躁。王冬紅還做他的思想工作,勸他『不能急,要細心查,咱可不能粗心大意。』妻子成了他的一個業餘兵。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的冷月,身披著雪雨風霜。』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山谷裡,李海城和我們揮手告別,再次上路了。他說,在巡線路上唱歌是他維護線路時排解寂寞最好的方法。